经期到底能不能喝咖啡

时间:2019-06-12 10:06:00来源:作者:点击:

导读:
扫描关注公众号


痛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老一辈常念的是“年轻时痛,嫁人后就不会痛了”,而现在,不少女孩子则相信痛经时吃巧克力就好,甚至有经前喝咖啡来应对痛经……微博里交流得火热。传言、偏方总是有很多种,但真相却永远只有一样。对痛经的女生来说,第一要紧的是要清楚自己为什么会痛经,找到原因对症下药,才能真正减缓痛疼。

月经的五大误区

网传1:月经前和月经期可以通过喝酒、喝咖啡来治疗痛经

更正 喝酒与喝咖啡都不可以治疗痛经,只能部分缓解痛经症状。如果大量饮酒和饮用咖啡还会对月经期间的女性造成不利影响。

解析 咖啡与酒可以部分缓解痛经症状是因为咖啡与酒有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让经血比较通畅。同时咖啡与酒可以让人兴奋,让人注意力分散,让精神不集中到肚子疼痛上去。但是它们并不能起到治疗痛经的作用。月经前过度饮酒还会破坏碳水化合物的新陈代谢,产生过多的动情激素,刺激血管扩张,引起月经提前和经量过多。在月经期间咖啡饮用过多会消耗体能储存的维他命B,而且月经期间女性要保证足够的休息时间,过度饮用咖啡会造成女性兴奋,从而影响正常的休息。

 专家建议

女性朋友在月经来的一周以前,可以喝少量的米酒,或者用当归、红糖、生姜煮鸡蛋吃。这样可以部分缓解痛经的症状。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办法不适用患有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炎症,粘膜下肌瘤或者月经量过多的女性。

网传2:结婚后,痛经会自然消失

更正 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并不是所有女性在结婚后痛经都会消失。

解析 因为许多病理性痛经的患者在结婚后痛经仍旧会持续下去,例如子宫内膜异位的患者在婚后怀孕期间由于没有来月经可能短期内不会疼痛,但是在生育过后仍旧会疼痛。在日常生活中,有部分生理性痛经的女性在婚后痛经症状会减轻,这是因为婚后宫颈要松弛一些,同时精神状态要好上许多,但并不是所有女性都有这个好运气。

专家建议

痛经的女性朋友不要一味指望痛经症状在婚后就会自然消失,有持续性痛经,渐进性加重痛经的女性要及时到医院检查,如果是病理性痛经要及时治疗。

网传3 经期吃甜食、巧克力可以治疗痛经

更正 这种说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解析 吃甜食和巧克力并不能治疗痛经,只是造成某些女性自我感觉的改变,缓解交感神经的敏感度,让人心情愉悦,起到缓解痛经症状的作用。但绝对不能说可以治疗痛经。

专家建议

女性朋友最好不要吃太多甜食,这会造成女性血糖升高,久而久之会变胖。而肥胖会导致女性内分泌紊乱,造成月经不调,甚至出现不排卵的情况,导致以后的不孕

网传4 经期吃什么都不会胖,可放心吃肥肉、油腻的东西

更正 月经期胡吃海喝都不会长胖这个观点是不正确的,月经期间放纵吃喝或吃得过于油腻还会影响女性身体健康。

解析 如果不胡乱吃东西的话,本来月经之后由于经血等物质的排出,体重是会减轻的,月经期间多吃东西只是补充了减轻的体重,造成月经期间乱吃东西都不会长胖的假象,事实上过度的吃喝仍旧会长胖。同时,月经期间女性的植物神经代谢有少许的代谢紊乱,如果这个时候吃很多肥肉、油腻的食物,会影响人的脾胃功能,使消化功能出现障碍,影响女性的健康。

专家建议

月经期间饮食应该保持清淡,多吃些水果,蔬菜以及蛋白质,铁和维生素含量高的食品,例如鸡蛋,鱼,瘦肉等。

网传5 月经期不吃凉的,只是指不吃冰冷的食物

更正 这个说法不全面,经期不仅仅是不能吃冰冷的食物,一些属性偏寒凉的食物也不能生吃或多吃。

解析 从中医方面来说,月经期间不能吃属性寒凉的食物,这是因为偏寒的食物会导致身体寒凝血滞,经血不畅,会造成痛经症状的加重。

专家建议

月经期间尽量不要生吃属性偏凉的食物,例如蟹,田螺,冬瓜,茄子,黄瓜,海带,梨子,柚子,西瓜等。如果实在想吃,最好是烹煮后再食用。

不少痛经女生很少及时就医

专家介绍:“痛经分为病理性痛经与生理性痛经。女性的月经主要由下丘脑-垂体-卵巢生殖轴调控,月经的正常与否与女性的生理状态息息相关,但遗憾的是很多女孩因为不知道痛经的背后可能隐藏着影响生育的疾病,总是把痛经不当回事。每次痛经只要能找到办法缓解一下就算了,很少及时到医院寻求妇科医生的帮助。”

正常的生理性痛经是因为脱膜组织刺激子宫收缩会产生前列腺素造成疼痛。当经期结束后仍会疼痛,或者出现渐进性加重的痛经等状况时可能是病理性痛经。病理性痛经常常影响女人的生活品质,严重时会影响生育。例如子宫形态异常,子宫内膜异位,子宫内膜炎症导致的病理性痛经,如果不及时去医院诊治清楚并积极进行治疗,可能会导致女性无法生育。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宝宝咪呀健康网

Copyright © 2012-2020 宝宝咪呀健康网 版权所有赣ICP备18009975号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友情链接:
健康养生网
叶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