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生子女家庭的危机,再不关注就晚了!(2)

时间:2019-06-12 08:09:00来源:作者:点击:

导读:
扫描关注公众号

“巨婴病”越重的人,通常就意味着早期他作为婴儿的时候得到的满足就越少。甚至有些“巨婴病”的孩子在早期遭受过严重的母婴分离,他们被妈妈抛弃过、被别人养,比如被隔代抚养或者被保姆养。这也是朋友表妹的孩子在妈妈面前和在别人面前表现完全不同的重要原因。

孩子一点点长大,父母一步步放手

中国人养孩子常是倒着养的。

一岁以前,父母不关注孩子的情感,也不给孩子足够的陪伴;

等一岁到三岁,孩子有了自我意识,要自己对世界进行尝试、探索时,家长就开始全方位防范,不许孩子动手,或者直接阻止,或者迅速帮孩子做完孩子想自己完成的事,不给孩子犯错误和学习、探索的机会;

等三岁以后,特别是六岁以后,孩子需要独立,需要向自由的空间生长时,父母、老师、社会都在要求孩子“你要听话”,不给孩子独立思考的空间;

等孩子长大了,十八岁之后,父母开始干涉孩子成年之后的人生选择,不管是职业还是对象,父母会觉得“你的生活就是我的生活,你的事就是我的事”,而且会打着爱的旗号。等到孩子成人、结婚、生孩子,父母百般不放心,死活要跟孩子生活在一起。

很多人看到这里会对号入座,说“没错,我就是这么对待自己孩子的”或者“我就是这么被养大的”。这就是“巨婴病”在代际之间的传递途径。

“巨婴病”的一个经典的表现,就是“你我不分,我们是一体的”,我就是你,你就是我。我们称它为“共生”。这对婴儿来讲很正常,但如果我们成年了,还认为“孩子的事就是我的事,我的事就是孩子的事”,那就是“巨婴病”。

其实,六个月之前的婴儿和妈妈共生在一起,这叫正常的共生。因为这个时候的婴儿必须和妈妈共生在一起才能获得生存的基本条件;六个月以后,孩子还和妈妈共生在一起,或者妈妈和孩子共生在一起,这都叫作病态共生。

现在90%的中国人都活在病态共生的状态里,我们需要从这种病态里摆脱出来,因为这会对我们的心理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导致我们活得非常辛苦。

病态共生是一种“我为你活,你为我活”的生活方式。父母宣称“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我不离婚”,为了孩子放弃了自己的人生追求、兴趣爱好;孩子在这样的“奉献”面前,必须表现得孝顺,所以为了爸爸妈妈,要选择一个让他们满意的职业,要选择一种让他们满意的生活方式,甚至要选择一段让他们满意的婚姻。

而且在“四二一”的家庭结构中,作为“一”的独生子女,要承担父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六个大人的期待,这构成了双重的“过度”,一部分是过度满足,另外一部分是极其严重、过度的负担。这个负担并不是物质上的负担,而是他要顺从、承接六个老人的意志、意愿。所以我们看到,作为“巨婴病”家庭的独生子女,真的很孤独、很累。

但是这种家庭的父母不觉得,还会被自我催眠,觉得自己很崇高、很伟大,觉得自己为孩子安排好了一切,多伟大的父爱母爱!但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来,这些安排其实是病态的,也是有害的,是因为父母早期关系没有处理好,对孩子产生的投射。

如果中国家庭可以从这种搅成一团的病态共生里走出来,让父母归于父母,孩子归于孩子;如果父母知道且止于做好自己,给孩子应有的发展空间,不强烈地控制孩子;如果孩子在幼小的时候自恋和依恋能得到充分的满足,那么他的“巨婴病”会比较轻或者没有。

等到孩子逐渐地成长,不需要承担父母、长辈意志的重压,成长为有独立的自我意识、完整的生活能力的人,那么“巨婴病”的代际传递就可以阻断了。

掌握自己的人生,温和而坚定

有些朋友说,现在家庭就是“四二一”这样的结构,而且孩子自己已然跟父母是一种共生的、分不开的关系,那么该怎么处理父母对自己过分地干涉?

首先,孩子需要展现出“我是成人”的独立能力。

如果在一个家庭中,你已经意识到父母跟自己是共生的关系,那么孩子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改变。比如我经常在节目中问一些很年轻的朋友:爸爸妈妈为什么会反对你交男朋友?为什么会干涉你们不可以谈异地恋?等等。那是因为在此之前,你没有给父母展现出“我是成年人”的这种态度,也没有让你的父母相信你有处理好这些事情的能力。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宝宝咪呀健康网

Copyright © 2012-2020 宝宝咪呀健康网 版权所有赣ICP备18009975号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友情链接:
健康养生网
叶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