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腺样体肥大知多少

时间:2019-11-21 19:21:00来源:作者:点击:

导读:
扫描关注公众号

不少朋友注意到腺样体肥大是因为下面这张图片。这是一对美国的同卵双胞胎,但是长大成年后两人的面容差异非常大,尤其是下颌。如果没人提醒,相信大家很难联想到这对姐妹会是同卵双胞胎。造成这种差异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其中一个女孩患有腺样体肥大,长期张口呼吸,所以出现了面部骨骼、牙齿、以及口鼻的变化,就形成了典型的腺样体肥大面容。

听闻这个病会让孩子变“丑”,很多家长担心不已,其实严重的腺样体肥大不仅影响面容,还会影响智力。这到底是个什么问题,该如何干预呢?今天咱们就深扒一下。

腺样体是什么?

腺样体与咱们张口说“啊……”时能看到的“扁桃体”类似,也是免疫器官、淋巴组织,只是它位于鼻咽顶壁与后壁交界处,又称为咽扁桃体。腺样体作为免疫器官,可以产生多种免疫球蛋白,是儿童免疫的重要一环。

腺样体为什么增生?

产生过程

腺样体增生是儿童正常的生理现象。儿童免疫力低下,且儿童鼻腔较成人狭窄,鼻窦发育欠佳,容易出现分泌物潴留,蓄积的分泌物后流反复刺激腺样体,使腺样体增生。而增生的腺样体会堵塞后鼻孔,使鼻腔分泌物潴留更一步加重,于是造成腺样体、鼻腔、鼻窦长期处于慢性炎症之中,形成恶性循环。

评定标准

儿童2-6岁时增生最为明显,10-12岁左右逐渐萎缩和消失。轻度的增生不会引起任何症状,也无需干预。儿童时期易患感冒、鼻炎等呼吸道症状,这些都有可能会让腺样体增生变大,如果反复发作或久治不愈,腺样体可能在短时间内明显增生肥大,并引发相应症状,那就是腺样体肥大了。

对于腺样体肥大的评估,常用鼻内窥镜进行。一般认为,腺样体阻塞后鼻孔25%以下为I度阻塞;26%~50%为II度阻塞;51%~75%为III度阻塞;76%~100%为IV度阻塞。一般III度阻塞以上并伴有临床症状的诊断为腺样体肥大。


腺样体肥大有什么危害?

腺样体肥大时,可不同程度地阻塞后鼻孔和压迫咽鼓管,同时分泌物倒流会刺激咽、喉和下呼吸道,引起耳鼻、咽喉和下呼吸道的多种症状:

睡眠障碍——睡时打鼾、张口呼吸、鼻翼煽动,甚至出现呼吸暂停、憋醒。

腺样体面容——长期张口呼吸,颌面部骨骼发育不良,上颌骨变长,腭骨高拱,上牙突出,嘴唇变厚,缺乏表情,也就是“腺样体面容”。

多系统问题——严重者会影响到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出现多种并发症,比如生长发育迟缓、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焦虑、急躁、学习困难、记忆力下降、遗尿等。

耳鼻喉症状——腺样体肥大多伴有鼻炎或鼻窦炎,孩子表现为鼻塞、流涕、鼻音重等,且久治不愈。有的儿童有耳痛、耳朵闷胀,或有咽痛、咳嗽等呼吸道症状。

腺样体肥大的病因?

孩子的腺样体肥大多是因为感冒、鼻炎、咽炎反复发作或久治不愈导致,或者说是免疫力低下导致。也有的与空气污染、变态反应等相关。所以也提醒大家,当孩子出现感冒久治不愈,鼻炎、咽炎等问题的时候,不要放任不管。这些很有可能是孩子腺样体肥大的元凶。

腺样体肥大怎么治疗?

西医治疗方案

保守治疗——保留腺样体免疫功能的基础上,尽可能控制鼻腔慢性炎症,可以打破鼻腔鼻窦与腺样体肥大相互交织的恶性循环。

手术治疗——目前认为腺样体肥大堵塞后鼻孔2/3及以上,且临床症状明显者,首选手术治疗。但由于腺样体是免疫器官,尤其6岁以下的孩子,全身免疫系统尚未完善,腺样体的局部免疫功能活跃,此时是否切除腺样体仍有争议。有研究表明,腺样体术后孩子呼吸道感染频率较手术前降低,但是病情程度加重,病程延长,更容易患肺部疾患。而且手术切除后,存在腺样体再次肥大的可能。

中医治疗思路

从中医角度来看,腺样体肥大的内因与肺脾肾三脏都有关系。肺不足,易生呼吸系统疾病;脾不足,易生痰湿,阻于鼻咽;久病及肾,故生长发育迟缓,遗尿。其他症状也与这三脏息息相关。

中医治疗分急性期和缓解期,标本兼治。内因是一直存在的,遇到诱因发病即为急性期,比如过食甜食油腻高热量食物,痰湿积聚鼻咽;或者外感风寒、风热出现感冒。所以急性期鼻咽部等呼吸道症状以及睡眠问题更为明显。这个时候,以治疗呼吸道问题为主,即为治标。缓解期改善肺脾肾功能,即为治本。标本结合,才能达到好的控制病情、改善病情的目的。

我们能为孩子做些什么?

如果孩子患有腺样体肥大,我们在日常的饮食护理方面需要格外注意以下几点:

调整饮食,控制甜食油腻。

控制鼻炎,咽炎,尽量减少刺激。

提升免疫功能,减少生病。

腺样体肥大的治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如果能够控制好症状,即使不能将增生完全消除,坚持到10-12岁,腺样体肥大也会自行萎缩。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宝宝咪呀健康网

Copyright © 2012-2020 宝宝咪呀健康网 版权所有赣ICP备18009975号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友情链接:
健康养生网
叶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