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贝,还给你的话语权

时间:2019-08-17 07:29:00来源:作者:点击:

导读:
扫描关注公众号

话语权≠只听不说

生活场景:我认识一个男性朋友,北师大计算机系毕业,家里说不上家财万惯,也算家境殷实,父母在北京联手开了个小公司,他是项目负责人之一。他平时干活没得说,实力干将,但是跟他沟通交流起来,我会觉得不够畅快,甚至会产生赶紧说完当场走人的冲动。直到一次我看到他跟他爸的交流场景,我瞬间就理解他了。当时他爸在那喋喋不休、可劲地说,他一个大老爷们默默地站在那里听。

真相解析:

我听过很多妈妈抱怨,孩子哪儿哪儿都好,就是不爱张嘴说话。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说会道、巧舌如簧,这样的人在社会才受欢迎。

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每一个默默无闻不爱说话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具备权威话语权的爸爸或妈妈。就像案例中的朋友,平时说的少,跟人交流起来自然比较费劲。

当我们在跟孩子交流时,我们就像机关枪一样变着不同的形式——提醒、唠叨、表扬、鼓励甚至批评在实施自己的话语权,而恰恰忘记孩子也有发言的权利。

此时,孩子的话语权正在被我们剥夺。

锦囊妙计:跟孩子沟通,家长一定要先学会倾听,把说的机会更多的留给孩子,让孩子从家里的拐角位置走回家庭舞台的中央。家长听完、听懂孩子表达的意思,再有针对性的表达自己的看法。比如想确定孩子是否已经说完时,我们可以问问他:“宝贝,你说完了是吗?”想确定孩子的意思我们是否真的理解,可以问“儿子,你刚刚说的意思,妈妈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

既然话语权是赋予孩子表达的机会,有些家长可能存在疑问,我们也给孩子表达的机会了啊,但他有时候说话不靠谱,我当然要阻止他。

话语权≠说话受限

生活场景:在一次小学五年级的课堂上,让孩子们写一个最近特别想实现的愿望。听到答案,真是让我啼笑皆非。有同学说最近快期末考试了,希望自己压力小一点;还有特别感人的,说妈妈最近卧床不起想要帮妈妈找到一种药。

此时,有个男孩子举手了,关于他我可要多说一点。这个男孩上课善于思考,回答到位,成绩优异,班里尖子生。但他最近想实现的愿望是——炸学校。对,你没听错,就是炸学校。他脱口而出时,班里同学都笑了。

我当时第一反应,他明显在扰乱课堂进程,影响其他同学。作为老师,我该怎么办?批评他,强压下去,通过杀鸡儆猴的方法,给所有同学一个警醒?但如果这是他内心的真实想法呢?经过短暂而激烈的斗争,我问他:“这是你内心的真实想法吗?”

他小脸微微上扬:“是的,而且我相信这不仅是我的真实想法,也是大多数同学的真实想法。”话音刚落,就听见一位女同学说:“我们才没有这么想呢,不要强加给我们。”

按照活动规则,我让他继续说了实现自己愿望的方式,他说的方式有慢如蜗牛的一天挖几铲子学校,也有快如闪电的直接用原子弹来炸。他说完一种,都会引起全班的哄笑。

课后,我问他:“炸学校真的是你最近想实现的愿望吗,是不是最近学习压力太大了,实话告诉老师没关系。”

他说:“不是,就是觉得好玩。”

我问:“哪里好玩了,老师没发现好玩的地方。”

孩子说:“我说完炸学校,大家都笑了,我也笑了。”

我问:“你话音一落,大家笑了,你也笑了,就是好玩。那刚刚的笑是幽默的笑,还是发自内心开心的笑,别人笑你你真的很开心吗?”

孩子:“就感觉大家被我逗笑了好玩。”

我问:“现在好玩也玩完了,那你觉得你课堂上的一段发言,对在坐的每一个同学有好的影响吗?

孩子思考了一会说:“没有,老师我下次不这样了。”

确实,日后课堂上他再也没有类似举动,甚至一次课后还主动问我:“老师,我今天表现怎么样?”

“很棒!!!”

真相解析:

真正的话语权不仅仅是表达,而是可以自由表达,说出自己想说的话,不是让孩子捡我们爱听的说。有时候,孩子说一些不符合常理的话并不是他内心的真实想法,他只是想引起我们的关注,在我们面前刷一下存在感。

经常有父母听见孩子说不符合社会规范的话,首当其冲就是打压孩子:“怎么能这么说话呢?你给我闭嘴!”过度的打压,只会压抑孩子自我表达,日后他不这么说,不代表他不这样思考,打压的方式治标不治本。

并且未来真的遇到需要孩子自我表达时,他知道父母的第一反应一定是打压,他更会因为难以启齿而一言不发。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宝宝咪呀健康网

Copyright © 2012-2020 宝宝咪呀健康网 版权所有赣ICP备18009975号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友情链接:
健康养生网
叶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