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贝,还给你的话语权(2)

时间:2019-08-17 07:29:00来源:作者:点击:

导读:
扫描关注公众号

锦囊妙计:给与孩子表达的权利是必要的,但当听到孩子说到不切实际的想法,我们首先想到的解决办法不应该是阻止、打压,而是在允许的范围内(孩子骂人要及时制止)让孩子表达完自己的看法,再去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

如果孩子的话语如同案例中是开玩笑,就要引导孩子这样玩笑的后果,以后该怎么做。如果孩子是真有此想法,也不要立即指责孩子,而应该进一步对症下药。

给予孩子话语权,意味着在谈话中,孩子可以成功地坐在我们对面,并不受限制地积极发表自己看法,那表达完了呢?

话语权≠没有反馈

生活场景:一个朋友曾分享过这样一件事:她上小学五年级的一天,爸爸妈妈为了给家里增添一丝新鲜感,想把家里的家具换个地方摆放。前期全家人齐心协力设计并安排家具摆放位置,那场面真是其乐融融,而到最后关于沙发摆放问题,出现了分歧。

爸爸妈妈说横着放在客厅侧边,方便大家走动不碍事,但孩子说横着放在客厅中央比较好,看电视不用歪头。如果您是孩子的家长,您会怎么处理呢?真实情景是爸爸听后,说了句:“听你妈的没错。”

然后,她眼睁睁看着沙发被搬到了侧边,她当场泪流直下,爸妈赶紧上前询问,才知道孩子对于爸爸的回答不满意,因为对于她的建议爸爸没有进行相应的反馈。。

真相解析:

看似只是一个简单的沙发摆放问题,实则隐藏着孩子无可奈何的忧伤。话语权不仅仅是允许我说话,允许我自由表达观点,更为重要的是你倾听到我的声音并认真思考过我的话是否可以采纳。

锦囊妙计:认真思考孩子提过的建议,并针对孩子的建议表达你的观点。比如,如果朋友的爸爸告诉他:“乖女儿,你经过思考认为沙发应该摆中央很好,确实不用歪头看电视,但是这样的话,爸爸进出客厅都不太方便。夏天到了,妈妈不小心磕到青一块紫一块的多不好啊,所以先按照妈妈的建议侧着摆放试试行吗?”即使没有采纳孩子的意见,孩子也会认为我的建议是被爸爸考虑进去了,孩子才会有存在感。

三个场景,三种境界

看完以上三种场景,我们来看看到底什么是话语权?所谓话语权,就如字面解析一样简单,话语是一种权利。我们分开解析,话语就是说话、表达,只要不聋不哑谁都会。但真正把话语赋予为一种权利,可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什么样的人才有话语权?

无非两种人:

第一种,你站的位置足够高、足够显眼,大家都能看到你并且听从于你。

第二种,你的声音足够大,即使看不见你,大家也能听到你的声音。

在孩子面前,家长、老师更多的是第一种人,我们长得够高,站得够远,人生经历够丰富,在孩子面前有权威,自然有话语权。而孩子呢?只有那些勇敢、坚强、自我认同感强的孩子,才能努力通过第二种方式实现话语权,而这也仅仅是万分之一的一小部分人罢了!

在我看来,话语权分为三种境界:

第一种境界,赋予我表达的权利,我不再是角落里默默的倾听者;

第二种境界,扩宽我表达的范围,不把我的话语蜷缩在小范围内;

第三种境界,赐予我把语言变为现实的行动力,思考过我说话的意义。

而以上三种场景分别代表着话语权的三种不同境界。

看到这里,你就会发现正如我们的出身,每个人的话语权也不一样。是的,世界本来就是不公平的,我们的话语权也不公平。

就像上课时,教师和学生的话语权一样吗,不一样。老师讲得多,孩子分享的少,孩子就是要分享也需要得到老师的认可。懂事的孩子回到家,跟我们交流,还要在表达时努力说出符合国家政策、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符合我们心中答案的话,真是为难孩子了。

给孩子真正的话语权吧。给予孩子表达的机会,让孩子不顾外界看法自由表达内心的看法,也请告诉孩子:“你的建议真的很棒!”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宝宝咪呀健康网

Copyright © 2012-2020 宝宝咪呀健康网 版权所有赣ICP备18009975号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友情链接:
健康养生网
叶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