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吃手”,背后的真相是?

时间:2019-07-27 18:38:00来源:作者:点击:

导读:
扫描关注公众号

有的孩子有“吃手”的习惯,你家的宝宝是这样的吗?如果有,其实是有原因的,一定会让家长感到震撼,一起来文章中看看吧!

最近一周里有两位家长找我咨询孩子吃手的问题,很巧的是,两个孩子的问题有着共通之处,即“吃手”只是某些心理状态的行为信号。这让我有十分迫切的和大家分享的冲动。

我就和大家详细地分享一下这个咨询案例。

问:

我家宝宝最近总是喜欢吃手,不光把手指甲露在外面的部分咬没了,她还把一部分指甲从肉上剥了下来,手指头都流血了!有两个手指头上面的皮肤还被她扯掉了!整个手看起来很吓人!我什么方法都用过了,道理也讲了,骂也骂了,还给她涂过苦药水,可是都不管用!她当着我的面是不咬了,可是每天从幼儿园回到家手上都有新鲜咬的痕迹,有时候我还发现她晚上躲在咬指甲或者用两个手在被子里剥指甲!我实在是没有办法了,请您帮帮我,怎么可以让孩子改掉这个坏习惯?!

分析:

大家从这位妈妈的提问语言和措辞可以看得出来,孩子咬指甲的情况已经十分严重,大量的感叹号也反映出妈妈的着急和焦虑。那么我们是否应该直接针对孩子的行为,告诉这位妈妈“戒掉”吃手行为的具体办法呢?

显然不是!

对于严重持续性的损伤性吃手行为,我们首先需要认真了解更多的背景信息。

因为孩子的行为表现往往只是一些外显的信号,而真正的原因通常就像冰山潜藏在水面以下的部分,虽然不能直接看到,但确至关重要,往往是过令过往船只触沉的罪魁祸首。

于是我用了很多的背景信息采集问题,这些问题包括:

  • 孩子的家庭结构、亲子关系、夫妻关系、家庭氛围;

  • 孩子的入园时间、在幼儿园和老师的互动情况、伙伴关系;

  • 孩子平时在家中的睡眠和活动安排,以及其它让父母担心和着急的问题;

  • 让妈妈传了两段亲子互动视频,一段和妈妈的,一段和爸爸的(为保护隐私,视频不在这里公开)。

  • 在这些信息中,有几个地方引起了我的重视:

  • 孩子经常在吃饭的时候说“我不吃饭,我吃饭是浪费粮食”;

  • 孩子玩游戏失败的时候哭闹,而且有时候还会自己扇自己耳光,说自己是“没用的蠢货”;

  • 孩子睡眠不安稳,经常哭闹大叫,有两三次还在睡梦中一边哭一边大喊:“我不是老鼠屎!”

  • 家里有个不满一岁的小弟弟,孩子经常偷偷掐弟弟;

  • 被父母训斥的时候,会哭着求父母说“不要送我走”。

  • 看到这里,我想很多朋友大概都已经知道,这个孩子所需要关注的问题,绝不仅仅是咬指甲这么简单了吧?

    我和妈妈进一步沟通和询问,得到的更进一步的信息是:

    1. 家里肯定不会有人说孩子“浪费粮食”、“没用的蠢货”、“老鼠屎”,而这些语言也不会是孩子从绘本故事中学到的。而且,妈妈说家里大人是会骂孩子,但是从来不会对孩子动手。

    2. 家里的老人确实会经常回恐吓孩子说:“如果不乖不听话,就把你送到乡下去”。

    3. 我们不知道孩子从哪里知道“浪费粮食”、“老鼠屎”这样的表达,也不知道孩子为什么在游戏失败时扇自己耳朵,并骂自己是“没用的蠢货”。

    于是,我鼓励父母和孩子去玩角色扮演游戏,游戏的内容是分别是家中和老人独处的场景,以及在幼儿园的各种场景。结果让我非常担心。

    有一个场景是妈妈和孩子用几个动物公仔模拟“小朋友”玩游戏,妈妈手里抱着小兔子作为“小朋友”之一,孩子是老师。

    在妈妈的那个小兔子拼积木总是倒塌的时候,孩子突然跑过来用力拍了一下小兔子,一手叉腰,一手指着兔子,嘴里说着:“大家都拼的好好的,就你不会,没用的蠢货!”

    此外,我还建议妈妈在睡前和孩子聊天,结果孩子告诉她:“老师说我是番茄汤里的老鼠屎”……

    这位找我咨询的妈妈后来在语音电话里泣不成声,她觉得非常后悔和内疚,自己只是盯着孩子所谓的“坏习惯”,却不知道孩子原来承受了那么多本不该她承受的压力和痛苦。

    希望大家在看待孩子的“问题”时,千万不要只看表面,然后只做出针对行为本身的控制和调整,更应该看到的是冰山隐藏在水面以下的部分。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我们只是去调整这个孩子的吃手行为,是不是会事倍功半?更为关键的是,孩子还在经历着一些创伤性因素,不解决这些问题,孩子的身心健康必将受到重大的负面影响?相比而言,吃手反而不是最主要的问题了。

    最后,我给这位妈妈的建议大概包括了三大方面:

    1. 通过和孩子同学的家长联系等多种方法,侧面进一步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

    如果各种信息都指向学校老师身体暴力或者语言暴力,建议立即停止上这个幼儿园,考虑采集证据报警,关注孩子的情绪状态,考虑换幼儿园的各种事宜(比如幼儿园的选择、考察、孩子的提前适应、带孩子和负责老师的非正式接触混个脸熟等)。

    2. 二胎养育的建议,家庭互动模式的调整。

    3. 针对吃手行为的具体做法建议。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标签

    护理 儿童护理

    宝宝咪呀健康网

    Copyright © 2012-2020 宝宝咪呀健康网 版权所有赣ICP备18009975号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友情链接:
    健康养生网
    叶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