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其实“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句鬼话!

时间:2019-08-07 15:23:00来源:作者:点击:

导读:
扫描关注公众号

广州有一位非常年轻的妈妈,她说每个来广州演讲的专家,她都亲自来听讲座,专家的各种秘方她都用了,市面上所有流行的教育图书,她都买回家来跟女儿一起看。还有,为了女儿能接受最好的教育,为了让她不输在起跑线上,她选择了广州少年宫一个特别的地方,在那里买了房子,买 一套最贵的而格局最不好的房子。

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希望她的女儿从小受最好的教育,希望她的女儿不输在起跑线上。

然而,当她女儿走进中学,她发现女儿让她 失望了。从女儿三岁开始,她就送女儿上少年宫,学绘画,学英语,学音乐,学舞蹈,几乎流行的早教课程,所有该学的都学了,但是为什么上了初中,她女儿的各科成绩很差,让她特别失望呢?

她不明白,她感到委屈。她说:我付出了这么多心血,可是我的孩子为什么没长成我希望的样子呢?

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曾经响彻各个角落。如今,虽然这句口号不再那么响亮,但是并不意味着它的影响力的消逝,只不过在很多情况下都转化为爸爸妈妈的行动而已。在现实中,作为父母的我们会惊喜于自己孩子在外人面前背诵古诗的能力,会鼓励于孩子从1数到100……

很多的孩子们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背起了重重的书包,开始了繁重的学习。每天的学习内容安排地满满的,算术,语文,钢琴,英语,体操,游泳等等。但是,可能你万万没想到的是,孩子没输在起跑线,而是‘输在’过程中。

在德国,幼儿园没有年级,所有年龄的小朋友都混在一起;德国小学校都是半日制的,下午没有课,只有课外活动;英语3年级才开始学习;小学4年级毕业,根据老师推荐升学,学习技工,中专或者上以后能上大学的文理中学;上大学的比例还没中国高……

然而,事实上却是8200万的德国人分享了世界上一半的诺贝尔奖,答案竟然是——不要过早过度开发儿童智力,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在德国,孩子在小学前的“唯一任务”就是健康快乐的成长。如果非要说要在上学前对孩子进行“教育”的话,那“教育”的重点只有三个方面:

基本的社会常识,比如不允许使用暴力,不能大声说话,要遵守社会规则等

孩子的动手能力,孩子在幼儿园期间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参与手工制作,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

保护孩子的情感胚胎,培养孩子的情商。

相信大家应该经常会在街上看见一个不到两三岁的孩子,背着很大的书包,跟着爷爷奶奶排队上英语班。家长们,你们以为的早教是什么?识字算数、唐诗宋词?还是琴、棋、书、画?

不,早教的第一步是父母首先要明白,知识≠智力,开发智力不等于灌输知识。

细细想来,“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其实是父母内心的“面子”、“攀比心”、“虚荣心”在作怪。

“谁家孩子又报什么班了,我家的可不能落后。。。”

“他家孩子报了奥数,这次数学考试考了前三,我也得给我家孩子报一个。。。”

“她家孩子学了钢琴,没学多久就过了级,说出去太有面子了,我也得赶紧让我家孩子练起来。。。”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段话:“笨鸟有几种,有的是自己先飞;有的是自己不飞;还有的是自己不飞,下了个蛋,要小笨鸟先飞。”

我们现在有多少的父母,是那只自己不飞,下了个蛋却让小笨鸟先飞的父母啊!试问,我们是否真的遵从过孩子内心的声音呢?明明没有绘画天赋,偏要把他培养成“梵高”;没有音乐天赋的,非要把他培养成“贝多芬”。

我想,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什么呢?

试想一个连笔都拿不稳的孩子怎么写字呢?这样只会伤及她正在生长的、稚嫩的小手骨骼。

试想数学里的“123……”是从何处而来呢?这些生硬的数字源于对一个个物体、一堆堆物体等的概括和归纳,如果只关心数字的背诵,那么又怎么能借助简单的知识学习促进孩子的思维发展呢?

试想一个从出生到上学的孩子,他认识环境是由手的触摸开始,逐渐变为丰富的多器官运用,而您却要求他只能看,又怎么能够深刻地理解呢?

肖川先生说:“理性的顿悟,灵性的生发,需要闲适;心灵的舒展,视界的敞亮,也需要闲适;创意,往往在闲适轻松时翩然而至;情趣,也每每在闲适中一展风采。” 没有休憩和闲适,小孩子会丧失灵性,成年人会磨灭悟性。教育的闲适,是摒弃急功近利后的一种自然之道。

起跑线只是一个虚无缥缈的概念,跑赢了又怎么样?伤之仲永,才尽江郎。人生还长,一步一个脚印,走的才算踏实啊。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宝宝咪呀健康网

Copyright © 2012-2020 宝宝咪呀健康网 版权所有赣ICP备18009975号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友情链接:
健康养生网
叶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