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做幼小衔接的工作

时间:2019-08-27 08:33:00来源:作者:点击:

导读:
扫描关注公众号

家长如何做幼小衔接的工作

1、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能力的发展有一个关键期,在关键期内,儿童的能力易于养成,过了培养期,过了关键期,儿童能力的培养就显得特别困难。我们常常看到一些父母,孩子上学了,还要一口一口给他喂饭;作业做完了,总是亲自帮他订正错误;进出门总是帮着孩子整理书包。只要孩子存在的地方,就有父母的身影。如此这般,做父母的的确很辛苦,可孩子却越养越无能了。据一些小学阶段老师的评价,学习成绩优秀的总是那些能力强的学生。

2、激发孩子对新校园的向往之情

一般说来,孩子到了六、七岁的年龄,心理和身体各个方面都基本上具备了接受小学教育的条件。这一阶段,由于环境、家庭、学校的影响,儿童开始羡慕小学生的生活,羡慕新书本、新书包、新铅笔盒,羡慕红领巾等。儿童心理的发展和客观环境的影响,使他们产生了上学读书的强烈愿望,时时刻刻流露出要成为一名小学生的美好情怀。

3、使孩子的压力最小化

幼儿教育是在游戏和活动中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学方式表现出很强的趣味性,容易吸引孩子,而小学教育是有一定的教学任务的,教师是有系统、有步骤地进行教学的,与幼儿园教育相比,知识性较强。刚入小学的孩子心理上的幼稚性,依赖性,行为上的无意性仍然很突出,不能很快地适应小学生活,给学习带来一些困难。

4、形成良好的时间观念

孩子要按时入睡,按时起床,认真地吃好早餐,上学不迟到。虽然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小事,却是孩子顺利入学的重要起步。现在,有多少孩子早晨吃不上早饭,站在学校门口吃着街边小贩卖的早点!是家长太忙吗?早饭无小事,只有科学地安排作息,才是孩子健康体质的保证。

5、培养孩子主人翁意识

小学一年级的家长常抱怨:孩子的铅笔、橡皮总是丢。而班级老师的书桌上,堆满了孩子们在地上捡上来的铅笔、橡皮。这是什么原因?因为家长包办了孩子的学具管理,孩子就不“操心”了。“我们要求家长上学时只给孩子带五枝铅笔,一块橡皮。放学后,回家检查,不能多也不能少。只要坚持这样要求孩子,他们就能管好自己的学具,再不丢三落四了。”包钢幼教处阳光宝贝国际幼儿园刘丽平老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另外,刘老师建议,家长们可以给孩子准备一套学习用具、生活用具,一桌一椅,有一个学习小天地。让孩子自己整理书包,自己整理学具,东西要放整齐。不仅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要培养孩子学做家务。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

2

幼小衔接孩子要做的准备

1、心理准备

(1)要有强烈的求知需要;大班的各种活动都应以探索为主,教师应善于提供材料让幼儿大胆操作,将问题抛给幼儿,发展大班幼儿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有一定的抑制控制能力,能控制冲动,上课不做小动作,坚持完成规定的任务。许多研究都表明儿童的心理理伦和抑制控制之间存在关系。抑制控制能力的训练不仅能提高儿童的抑制控制能力,而且也能提高儿童对心理状态的认识能力,这说明儿童的抑制控制能力可促进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教师应从游戏、日常生活入手,培养幼儿的一致性、坚持性,培养幼儿的抑制控制能力。

(3)应具有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和一定的想象力:大班各项活动中应着重引导幼儿去猜测,去假设以及引导幼儿记录试验过程,幼儿思维的抽象、概括水平因此会获得发展。

(4)应具备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在大班后期,更应该加强幼儿的社会交往和言语交流,多向幼儿使用心理状态的词语。如:想要、希望、认为、觉得、记得、忘记等。

2、生理准备

(1)具有良好文明的进餐、睡眠、排泄、盥洗等卫生习惯。

(2)能自己整理自己的仪表,注意保持仪表整洁。

(3)会动手整理好自己的物品(书包、铅笔盒等)。

(4)了解身体主要器官及自身生长的需要,掌握自我保健的有关常识和简单方法。

(5)能沉着地处理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

6、物质准备

(1)、双肩背的书包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标签

衔接 如何 家长

宝宝咪呀健康网

Copyright © 2012-2020 宝宝咪呀健康网 版权所有赣ICP备18009975号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友情链接:
健康养生网
叶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