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遥控”父母怎么破?

时间:2019-07-29 15:52:00来源:作者:点击:

导读:
扫描关注公众号
孩子手中有个遥控器,轻轻一按爸妈就乖乖照办:想要什么就给什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爸妈可能要问了:这个“遥控器”究竟是什么?其实,看看下面的例子你就知道了:

△马上要吃饭了,可孩子哭着喊着要吃零食,心软的大人骂咧咧:“给你吃给你吃,等下你不把饭吃完看我不揍你!”孩子如愿以偿,即使等下不好好吃饭,也能如法炮制逃过责骂;
△商场里,孩子指着一个机器人不肯走,妈妈说:“家里已经有很多玩具了,好多你玩一会儿就不玩了,不能再买!”可经不住孩子哭闹滚地,无奈地把玩具买回了家;

△在外面玩累了,孩子非得要爸爸抱,爸爸拒绝:“这么大了还要抱,自己走!”孩子开始哭闹,面对路人怪异的目光,爸爸只好乖乖照办,孩子这才破涕而笑……

类似的事情在无数家庭每天都上演。

孩子手中那无往不胜的“王牌”或者说“遥控器”,就是孩子的哭闹。

孩子手里的遥控器是爸妈自己给的!

一般来说,孩子哭闹除了表达伤心、害怕之外,常常是因某些欲望得不到满足而提出“抗议”,甚至用哭闹来威胁成人以达到自己的需要和目的。

1岁半前:孩子用“哭闹”表达

孩子是成长的,1岁半之前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还不够好,所以他们用哭来吸引注意力,用哭来提要求,用哭来沟通。

1岁半后:“哭闹”=“达到目的”

1岁半之后,孩子渐渐开始学习用语言表达,这个过程就是父母帮助他们建立语言沟通习惯的一个过程。

父母:弄不懂孩子的哭闹,被要挟了

很多大人并不了解孩子成长的这个过程,所以孩子1岁半之前,大人不知道怎么跟他们沟通,就把哭闹当做了孩子的不开心或不高兴,所以每次为了哄孩子高兴,总是满足他的一切需求。这个过程恰恰导致孩子一岁半之后,父母没有让孩子成长,学会用语言来沟通,而是慢慢地带着孩子养成了坏习惯——哭闹=要挟,可以拿到自己想要的。

这样做的结果是:孩子养成了哭闹“要挟”的习惯,可能变得越来越缺乏同理心、任性、骄纵,导致以后堕入了不打骂就管不了的无边深渊,遗憾的是大人正是这一结果的始作俑者。

面对孩子的哭闹威胁家长要关掉遥控器

面对孩子的“哭闹威胁”,建议家长们尝试以下做法:

01有效沟通三步

孩子哭闹不停,有些家长会以尖锐的声音厉斥大声哭闹的孩子。结果是,家长本身就充当了坏榜样,你越大声,孩子哭闹越厉害。在和孩子沟通时,家长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肢体语言

用肢体语言来暗示孩子,用手拉着孩子用肢体语言让孩子平静。你不一定要抱他,但是可以握着他的手,或者扶着他的肩。

第二步:眼神沟通

蹲下来用眼睛与孩子对视,让他感觉到妈妈在关注着他,把他的情绪通过对身体的接触稳定下来。

第三步:声音沟通

用低沉但是很严肃的声音而不是尖锐的声音与孩子说话,让孩子感觉到这是来自父母的一种不同寻常的决定,也能促使孩子集中精神,转移注意力,忘记自己的哭闹。使用较低的声音也让孩子明白,这是亲子之间的“私人声音”,拉近了与孩子的距离。

02转移注意力

孩子哭闹时,家长可以把他感兴趣的东西放在离他不远的地方,离开现场。孩子哭闹一会儿没人理他,看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马上注意力被这些东西吸引,他会很投入地玩起来。这样做能顺利地将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忘了当初的无理要求。

03采取冷处理

当孩子哭闹时,如果家长站在旁边,孩子会越闹越凶。这时,不妨进行冷处理,家长不要强迫孩子马上停止哭闹,而是静静地坐在一边,或者干脆去干别的事,任由他去哭去闹。哭够了,他就会平静下来,就会觉得自己的行为不受家长欢迎,得不到家长的关注和关爱,以后就会自动减少这种行为。

如果是在家中或室内,父母可以坐在旁边冷静地看着他,也会对他有一种威慑作用;如果是在公开场合,可以把孩子引到一个比较安静的角落。

04始终坚持一个标准

有的孩子一哭闹,家庭成员就会出现分歧,这就给孩子有了可乘之机,助长孩子的哭闹行为。

夫妻之间:坚持一个标准

要始终坚持一个标准,例如规定孩子饭前不许吃零食,如果爸爸或妈妈迁就孩子,答应了孩子的要求,那么孩子就会寻出门道,以哭闹达到目的。夫妻双方要始终坚持一个标准,无论怎么哭闹,也不改变这个标准。

祖辈与父辈之间:协调一致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宝宝咪呀健康网

Copyright © 2012-2020 宝宝咪呀健康网 版权所有赣ICP备18009975号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友情链接:
健康养生网
叶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