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子米酒水的做法大全

时间:2019-07-03 10:20:00来源:作者:点击:

导读:
扫描关注公众号

月子米酒水的简易制作方法

第一步:准备物品

精装糯米10斤,陶制坛子一个,酒曲适量,大桶一个,高度白酒2斤,一次性手套。

1、购回陶制坛子后,用清水浸泡2天,之后倒出水晒干坛子;

2、糙糯米倒到大桶中,加入清水浸泡一晚备用。

第二步:做法步骤

1、将浸泡好的糙糯米沥干水倒入高压锅或电饭锅中煮熟(因为米已提前浸泡加水的时候只要能没过米就可以,否则煮出的米饭会很烂);

2、将煮好的糯米饭倒入大的簸箕中摊开,可在旁边放一个电风扇吹风,以利于米饭快速冷却下来;

3、将酒曲用手在碗中压成粉未状,待米饭彻底冷却后撒在米饭上面,双手穿上一次性手套将米饭充分拌均匀。

4、将与酒曲充分拌均匀的米饭放入坛子中,压实后在中间开一个井口,以方便24小时后观察出酒情况,之后在坛口盖上一块干净的毛巾,将坛子在放一张毛毯中包裹起来;

5、以现在的气温一般24小时后会出酒水,届时可以打开毛巾用耳朵在坛口听里面的声音,一般会有发酵时的“吱吱”声响;

6、确认出酒后,仍要盖上毛巾静置2天,后倒入高度白酒浸泡(作用是可以让米酒保持长期不坏,越存越香)。

7、最后一步,便是让酒坛子密封保存,如果需要用到酒酿时,一定要用干净无水无油的勺子将酒酿取出,之后继续密封,一般保存2-3年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2

月子米酒水的常见制作方法

第一步:准备物品

1、蒸锅一个,蒸布一块(四方形豆包布)

2、 米酒盒一个(带盖)小盆2个(装冷开水用),筷子一双先用清水洗干净,再用开水冲洗一次(70~80℃开水),晾干。

3、酒粬一包(8克),可做4-5斤糯米。(半包可以放2~2.5斤)

第二步:做法步骤

1、将糯米用清水洗2-3次,然后用水浸泡24小时(水要盖过糯米),再用清水洗2次。

2、将糯米放入蒸锅蒸布上蒸,水开后蒸20-25分钟。

3、将蒸锅内糯米放到米酒盆内,凉至35℃以下,(手摸有温感即可)

4、烧开水一壶,将开水倒入二个小盆内,凉成冷开水。

5、将酒粬倒入一个小盆冷开水中,用竹子拌均匀。

6、另一盆冷开水,做米酒过程中用。

7、将有酒粬的水倒入米酒盆内糯米上,再搅拌均匀。

8、将搅拌均匀的糯米用筷子铺平,在盆中央用筷子转一个小洞(观察米酒液多少)

9、将米酒盆盖好,并包好放到暖气旁(最好在暖气旁放一个小凳)的小登上,再在盆上盖几层布单。

10、36或48小时后打开米酒盆看看,盆中央小洞内有米酒液,气味芬香,用筷子动米酒,能活动即可。

11、将米酒盆拿出来放到桌上,等没有温感,再装入干净瓶中,再盖紧盖,放到冰箱冷藏。一般可保存一个月或一个半月(但装米酒的瓶一定要清水洗干净,再用点二锅头白酒冲一下再装米酒)。

3

月子米酒水的食疗制作方法

月子酒鸡(又叫娘酒鸡):光鸡一只重约1公斤斩块,月子酒适量(一般200-300ml),老姜100克左右。将老姜去皮切碎后油锅爆至金黄色,倒入切好的鸡块和老姜炒熟,盐不要放太多,只放少许,(坐月子期间饮食宜清淡,不宜太咸),加水焖熟后,加适量月子酒勿盖锅盖,等水再煮开即可关火,待其冷却至温热可食用时即可,趁热吃味道绝佳。其产后滋补、催奶增乳的效果非同一般。

娘酒瘦肉或娘酒蛋:妇女生小孩后,其身体虚补,需要大补。平时可将瘦肉或鸡蛋煮熟后(只放少许盐)加入适量的月子酒,煮沸片刻食用。

酸醋猪脚配酒法:珠江三角区一带的妇女生小孩后,喜欢饮用甜醋煲猪脚补身体。若再加入适量的月子酒一起煲,其功能大增,补气补血,去淤活血,滋补身体。

4

月子米酒水制作小技巧

1、用烧开的米酒代替水分(买商店里的瓶装米酒)。做法是将数瓶米酒倒入锅内,不加盖,大火煮沸后持续15分钟以上。再将煮好的米酒水装入热水瓶备用。

2、产后半个月内严禁喝水、饮料及汤类,牛奶也不可以喝。因为会喝成大水桶,会变胖,将来容易得风湿病或神经痛。

5

月子米酒水的作用

糯米酒:又称江米酒、米酒]酒酿、醪糟。糯米酒口味香甜,乙醇含量很少,因此深受人们喜爱。

糯米酒甘甜芬香,能刺激消化液分泌,增进食欲,有助于消化,有丰富的多种维生素等等。葡萄糖、氨基酸等。营养成分更易于人体吸收,是中老年人、产妇和身体虚弱者补气养血,并还有提神解乏,解渴消暑,促进血液循环、润肤的功效。在我国有许多地方都有给坐月子的产妇食用米酒的风俗(米酒加红糖打荷包蛋当早餐)。

6

健康小提示

客家妇女如此重视坐月子,一是“传宗接代”,二是因为妇女是家庭的主要劳动力(在旧时农村妇女是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的),必须保证她们过好坐月子关,不要削弱体质,更不要留下病根。正因如此,在客家农村,许多七八十岁的妇女,腰板硬朗,手脚灵便,依然可以从事主要农村劳动。其中客家月子米酒水有不可埋没的功劳.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标签

宝宝咪呀健康网

Copyright © 2012-2020 宝宝咪呀健康网 版权所有赣ICP备18009975号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友情链接:
健康养生网
叶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