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欺负怎么办?比“打回去”更好的方法是……

时间:2019-08-23 10:12:00来源:作者:点击:

导读:
扫描关注公众号

“当宝宝打人,尤其是和别的小朋友发生冲突的时候,你的心理是怎样的”调查结果是这样的:

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家长对孩子打人的行为还是蛮头疼的。有7%的家长沾沾自喜,小编也表示“能理解”,对家长来说,可能这意味着可以松一口气:孩子能保护和捍卫自己,应该不至于“吃亏”了吧!

可是,孩子和小伙伴之间的打闹是互相的,有打人的一方,就有被打、被欺负的一方;“勇猛”的攻击者,说不定某天会遇到实力更为强大的对手!

今天,咱们就换个角度思考:如果孩子被打、被欺负怎么办?

此外,最近成年人对孩子施暴的事件频发,小编也想和大家共同探讨如何应对。

处理冲突是成长的一部分

随着月龄增大,孩子和同伴(年龄相近或相同的小朋友)的互动与日俱增,他们之间发生口头争执、肢体冲突的概率也增大了。

当孩子被别的小朋友推了一把,家长的第一反应往往是:“你怎么能欺负我们家孩子呢?”不少家长还担心孩子“吃亏”、“受委屈”,以后不懂得自我保护。

等等!孩子真的被欺负了吗?

婴幼儿的拍打是一种交流方式,并不是真正意义上攻击、无礼的行为。他们相互之间“打”或“推”的行为,大多是运动系统发育不成熟、下手不分轻重导致的。很多时候,他们只是想善意地打个招呼或抱抱,并不是存心要欺负人。

那我们该怎么分辨对方的拍打是善意还是恶意呢?

留意对方的面部表情是关键!如果对方笑得特别开心,跑过来推了孩子一把,那他很可能只是想来打个招呼。如果表情不太友善,八成儿就是欺负人了。

为什么孩子“被欺负”后的反应会不一样?

孩子的先天性格,所处的年龄段、敏感期、家庭环境和氛围不同,对于被欺负后的反应也不尽相同。举例来说:

1岁以前的孩子,处于平行游戏阶段,也就是即使大家聚在一起,也是各玩各的,互不理睬,这一时期的孩子,哪怕被抢走了玩具,多数也跟没事儿人似的。有了物权意识之后,如果被别的孩子抢了玩具,有的孩子会表现得比较暴躁和崩溃,有的孩子则很无助,只会哭着说“不要,不要”……

放心!孩子“被欺负”后的反应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因为,孩子会在冲突中汲取教训!

通过和同伴在游戏中产生的冲突,孩子会不断尝试和调整自己的行为,最终形成和他人的相处模式。

比如,想要得到某个玩具,一个最初以武力抢夺的孩子,如果发现对方没有反抗,或者被家长默许,他就会认定这种方式是可行的。然而,如果他发现,武力抢夺的后果是小朋友都疏远了他,那么,在家长的引导下,他可能会尝试用谈判、协商解决问题,比如问对方,“我们能交换玩具吗?”反复比较之后,孩子会慢慢认同应该和平解决问题。

没错,孩子之间的冲突具有适应意义,它让孩子有机会学习在不诉诸武力的情况下,协商并实现他们的目标。只要家长适度且有效干预,鼓励孩子和睦地解决冲突,就能帮助孩子提高社交技能。

孩子被欺负,家长要怎么做?

既然我们知道冲突是在所难免的,而且,面对和解决冲突也是孩子不得不上的一课,那么,家长就需要在给孩子充分自由的前提下,引导孩子建立平等互惠观念、合作意识和道德判断能力。

履行好监护人的职责:

积极(或消极)的同孩子被欺负怎么办?比“打回去”更好的方法是……(图1)伴关系往往始于家庭教育。

通常,在孩子和同伴玩耍时,父母需要履行好监护人的职责,提前规避一些可能导致冲突的行为,适当监控孩子与同伴的交往,以确保游戏顺利友好地进行,不发生大的冲突。

  • 如果是在家里玩,多准备一些玩具,防止孩子们争抢;

  • 尽早教孩子学会基本的社交礼仪,比如要排队、不争抢;

  • 不要直接打断或干预孩子与同伴的交往,确保孩子遵循已习得的社交礼仪;

  • 给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间,玩他们自己的游戏,让他们自己解决小的争吵和冲突。

  • 在公共游乐场所,小朋友比较多,一旦他们兴奋起来,是不管不顾的!

    小编又要提到某游乐场因为孩子之间推搡导致的母亲咆哮事件了,据说被踩踏的男孩做过手术,这种特殊情形下,家长更需要做好对孩子的监护!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宝宝咪呀健康网

    Copyright © 2012-2020 宝宝咪呀健康网 版权所有

    易优模板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友情链接:
    健康养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