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放养,是先点燃孩子的内在驱动力

时间:2019-06-26 13:50:00来源:作者:点击:

导读:
扫描关注公众号
自我激励型孩子的日常

内在驱动力,也就是内在动机(intrinsic motivation),很好理解,就是出于内心需要,产生的一种做事的动力,比如科学家寝食难安地想解决一个难题,经理人取得工作业绩以后非凡的自我认同和成就感,孩子对一件事情沉迷其中的反复练习……还有我们所有个人爱好,也大都是出于内在动力。

跟这个相对的,自然就是外在驱动力,也就是为了一个外在的原因做事情,比如为了得奖/升职/考高分而干一件事、为了害怕惩罚干一件事等等。

除了科学研究的结论之外,凭我们的人生经验也可以知道:干一件事儿的时候,内在驱动力和外在驱动力往往是混合在一起的,但前者的能量要大得多,可以推动我们走得更远。所以,不要用外在驱动力去代替内在驱动力。

而让我有底气在学霸群里发言的,就是我的现在在香港读书的两个孩子。我觉得,他们都是非常有内在动力的人,不止一个老师/教练说他们self-motivated(自我激励)。生活当中也见过其他自我激励的孩子,所以我能看到他们的一些共性。

比如说吧,兄妹俩都比较勤快,干绝大部分事儿的时候,都挺努力、不怕麻烦,自我要求相当高。尤其是哥哥,总是能积极开动脑筋,明明一步到位的事儿,他总要往前多走两步。比如,前些日子一年没见的钢琴老师有点惊叹地问我:为什么下了课,哥哥会说“今天视奏没学,下节课咱们是不是得学一下?”

在低年级的最后一学期,哥哥主动去跟老师说,他要给班里刚从学前班升上来的小同学做辅导(他们是混龄班),让他们尽快适应小学环境。然后还真像模像样做了一个学期的小助教。

这些要不是老师告诉我,我根本不知道。

妹妹呢,每次课堂作业都尽量做到尽善尽美。最近说她想“出一本故事书”,然后就纠集了好朋友组成创作小组,她负责创意和画插图。这本书完成以后,可以放到学校图书馆一个专门的架子上,跟其他图书一样,可以被同学借阅。

在我这个中国公立学校系统出来的家长看来,家里这俩小学生和他们的同学们是谜一般的存在:他们非常爱上学、爱阅读、自觉写作业、爱泡图书馆、能自己找一个题目做研究和Presentation、习惯于探究为什么。

爱学习的孩子虽不稀奇,但我知道他们肯定是完全出于内在动力。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们从小的学习环境里,老师和家长从来都是只启发不打击,更不给压力,一年到头,连个考试都没有。一学期有那么一两回中文的阶段测验,只打对错,不打成绩,更别说排名次了。所以他们爱学习只可能是出于内在动力。

没有外界压力下的爱学习,是真的爱学习。不会随着压力消失而消失。

其实我并不害怕他们有学习压力,即使在国际学校,学习压力、升学压力也终归会出现,而且还不小。就像前面说的,做一件事的时候,内在驱动力和外在驱动力往往是混合在一起的。

我只是希望后者不要占了上风,最后把内驱力给挤没了、耗光了。行尸走肉的学习方式对人整个的生活态度都有损害。

是孩子没有内在驱动力

还是大人没有管好控制欲

怎么才能让孩子有内在动力呢?很多人问过我这个问题。

这个我们家长真的不能居功:其实每个人都是天生就有内在驱动力的,至少在某些事情上。家长能做的,无非是尽量选择教育理念和方法都对路的学校,不要扼杀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要鼓励和启发他们的探索,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内在动力。

总之,用养树的方法去养树,给它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去发展,最后就能得到一棵健壮的树。

很多学校的问题,是整个体制和教育目标造成的,个人无能为力。但作为家长,至少可以做到降低控制欲,不要包办代替。我上年纪的朋友里,有一位曾给儿子喂饭喂到10岁。我觉得这种控制欲,会摧毁内驱力——连吃饭这么本能、最有内驱力的事儿都不能亲自办,那别的事儿还用说吗?

前一段时间,有一位年轻网友私信我,说她为了给孩子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和教育条件,在考虑移民。她本身的专业是澳洲所欢迎的,所以想辞职后赴澳深造,她也认为,自己和小家庭有走出这一步的能力,但苦恼的是父母坚决反对,各种压力阻拦加冷嘲热讽,所以现在纠结于坚持还是放弃。

我只问她:“你都已经结婚生子了,为什么重大的人生决定还要听父母的?”

她说:“话虽如此,但可能我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有恐惧,所以需要父母的支持吧。”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宝宝咪呀健康网

Copyright © 2012-2020 宝宝咪呀健康网 版权所有赣ICP备18009975号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友情链接:
健康养生网
叶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