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能虚心接受批评?方法对了一定可以

时间:2019-07-01 18:01:00来源:作者:点击:

导读:
扫描关注公众号

有没有仔细想过,当我们批评孩子时他们的感受?对于“批评”,我们自己也常常感到接受无能,何况孩子呢?很多时候我们的批评都像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似乎收效不大,今天的文章就给大家分享一下“批评”正确的打开方式。

在厕所里批评孩子的妈妈

一次和朋友聚餐,她带了4岁的女儿一起来。初见面,朋友让孩子招呼大家,孩子很害羞,也很倔强,无论妈妈怎么讲都不愿意叫“阿姨”,朋友开始有点不高兴了。几个朋友都说算了算了,这么小的事,小姑娘怕生,以后熟了就好了。妈妈顿了一下,似乎也放弃了。吃完饭,大家也都忘了这件事了,没想到孩子却突然走过来每个阿姨都叫了一遍,也很非常礼貌地给大家说了再见。我很诧异,对她的妈妈讲,你看,这孩子不是一会儿就熟了吗?结果妈妈悄悄地告诉我,那是因为趁我们吃饭的时候,她把孩子带到了洗手间,批评教育了她一顿,在朋友看来招呼人是一件有关教养的事,不是小事。我于是请教她是怎么教育孩子的,希望她把与原话告诉我。朋友想了想,她大概说了这些:

妈妈知道你对这几位阿姨还不熟悉,她们是妈妈的朋友,也是你的长辈,不打招呼是一件非常没有礼貌的行为,还记得上次你叫兜兜姐姐,但是她不理你你很伤心吗?

巧虎是不是也告诉我们要做有礼貌的孩子,你平时在家看到爷爷奶奶这些长辈也主动招呼了的嘛。

这样,你现在可以不用招呼她们,吃饭的时候你也可以看看阿姨们好不好,我们回家的时候再给她们说再见好吗?

妈妈知道你一直是一个非常有礼貌的孩子,只是觉得对这几位阿姨还不熟悉,你可能感到有点害羞和尴尬,但妈妈相信你一定能做到。

对于这位朋友批评和管教孩子的方式我其实挺受震动的,当遇到小孩儿不打招呼的情况,一些家长说说也就算了,还有一些直接当着其他人的面就开始责骂孩子,有时候我在想他们是真的在意孩子是否有教养,还是只是在乎孩子有没有给他们丢面子。

我以前就遇到过这样一家人,小男孩很皮,从来不招呼人,每次因为这事儿,他爸爸都会把他弄哭,孩子哭了,爸爸才会作罢。每次看到小男孩都觉得挺心疼,但小孩还是一如既往的“没礼貌”。

那么到底应该怎么批评和管教孩子呢?开头那位朋友给我们做了很好的典范。我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

像尊重其他成年人一样尊重孩子。

我一个朋友特别招小朋友喜欢,无论是去别人家做客,还是去旅行,只要遇到小朋友,不一会儿,小朋友都会围着他转。我问他有没有什么吸引孩子的诀窍。他告诉其实很简单,只要你不要把他们当成孩子。

像对待成年人一样对待他们,不要用幼稚的语言和他们交流。比如他们对你的相机感兴趣,那么你就像给一位朋友介绍一样给他们讲诉这个相机,不要担心他们听不懂,你的态度和姿态才是关键。

管教

所以,在管教孩子时,我开始反思“管教”这个词,它有天生有一种不对等的含义,

意味着“你受我支配”。

而孩子是一个独立的、有自己的情绪和尊严的个体,换位思考,在孩子身上同样适用。我们不喜欢被批评,不喜欢被打击和贴标签,受到别人的表扬、肯定和鼓励,我们的干劲就越大,孩子也是如此。

因此,当孩子有做错的地方,我们可以表达自己的不满,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自己和他人带来的影响,而不应该是责骂和惩罚,因为这不但不能保证他们不会再犯,还可能会伤及他们的自尊和自信。我们应该站在和他们对等的角度,和他们沟通,告诉他们行为的后果,给予他们帮助,提供正确做法的建议和选择,明确今后在这件事上的界限。如果他们仍然不改正,适时地让他们体会行为的后果,尽可能地唤起他们的自律,我想这才是真正有效的批评方法。

我知道这听起来很简单,但为人父母后,才能明白实践起来的难度。当孩子熊起来的时候,能忍住不给他们两巴掌可能我们已经使出了洪荒之力,此时还要冷静地hold住,想想应该如何使用正确地批评,对家长来说的确是一种考验和锻炼,所以说育儿先育己啊。为了更好地把这些理论实践起来,那我们就把“批评”的方法具体的分解一下。

1、记住批评的目的

我们批评孩子不是为了惩罚,不是为了让孩子难堪,我们让孩子记住的是“这件事”错了,记住正确的做法,让孩子逐渐把正确的观念和行为内化于心,而不是为了让孩子记住被责怪以后的难堪、羞愧和愤怒,更不是仅仅是发泄家长的不满,保全家长的“面子”。

2、平复自己的情绪

对话之前,双方都应该平复自己的情绪。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标签

教育方法 幼儿教育

宝宝咪呀健康网

Copyright © 2012-2020 宝宝咪呀健康网 版权所有赣ICP备18009975号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友情链接:
健康养生网
叶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