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12岁前,作为家长再忙也不能忽略这些!

时间:2019-08-04 13:50:00来源:作者:点击:

导读:
扫描关注公众号

父母的一言一行影响孩子的未来,可不要小看,在孩子12岁前,做爸妈的即使工作再忙,也不要忽略这3件事,下面了解一下,看看这篇文章,别忽略了免得耽误孩子一生!

孩子的心理问题,源于父母的抚养方式

孩子心理发展最快的时期叫“关键期”。在这个时期,孩子对外界的刺激特别敏感,容易被外界事物所诱惑。

此时,如果父母能抓住机会对他们进行良好的教育,如同农民不误农时进行播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果错过了孩子心理教育的最佳时点,进入青春期,孩子的身上容易出现各种“毛病”。如,逃学、撒谎、网瘾、顶撞父母、离家出走、动辄自杀、打架伤害等。

我经常从新闻渠道看到种种令父母心碎的报道:因妈妈对女儿玩游戏荒废学业的责骂,年仅12岁的孩子跳楼自杀,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曾经非常乖巧的孩子突然变得凶狠、陌生与可怕。而这些行为问题和心理问题都源于12岁之前,父母对孩子的抚养方式。

我们必须知道,在父母的亲自抚养中,你的孩子就在复制抚养的观念与性格,复制他最亲近的人的各种行为方式与态度。

孩子在依恋期里,最需要父母的陪伴

每一个孩子尚在幼儿时期,喜欢整天粘着爸爸、或是妈妈。

如同《爸爸去哪儿》里杜江父子第一次分离的场景一样。杜江刚离开不足5分钟,嗯哼早已哭得稀里哗啦。爸爸回来后,嗯哼果断冲向爸爸怀里,哭闹情绪慢慢才得以平复。

这种短暂失陪,而感到烦躁不安的现象,我们称为“依恋反应”。这种依恋得到满足,孩子就会出现愉快、安全的感受。

若是人在生命早期长期没有得到这种依恋的满足,就容易产生“亲子隔阂”。

很多妈妈告诉我,孩子出生后,由于自己忙于工作,把孩子托付给家里的老人抚养。等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再把他接管回来。

可是,孩子跟爸妈就是不亲,而且,根本不听话。为什么?

答案很简单,孩子不爱讲话,和小时候陪伴少有关。

是因为7岁前依恋期内,父母对孩子少陪伴、缺少身体接触造成的,不懂得关心他人。反之,孩子会对周围的人好。

当然,在孩子12岁之前,依恋现象一直存在,年龄越小越越重要。

孩子心理成长的重要一步是,陪伴。

所以,父母对孩子的心理影响与控制力,不在于父母挣钱多少,也不在于父母事业多成功,只在你为孩子依恋时期的相伴时间有多少?

鉴此,需要所有的父母明白:在孩子出生后的第一年不管如何辛苦,一定要自己带孩子。不要让孩子离开你,尤其是初生的第一年!

孩子语言发展,需要爱的唠叨

经常听人常说,妈妈的唠叨,是遏制孩子自我成长的毒药。

说得越多,孩子越烦躁,越向父母意愿的反方向走。哪怕木讷的“闷葫芦”,都会开口说话!

听起来充满嘲讽的意味,但不无道理。

事实上,在语言能力形成的初始,孩子就是听着父母一遍一遍的唠叨,学会了开口讲话,学会了如何去表达自己的想法。

还有在父母的唠叨声中,大多数孩子逐渐练就了对付唠叨的本领,强化了自己的沟通技巧。

因为这时所有的唠叨声音,都和你们照顾孩子产生满足而形成的快乐记忆相联系。

早年最重要的模仿人是母亲,然后就是父亲。一般而言,人的长相大多取自遗传,但人的性格和人的观念则完全取决于父母的言谈举止。

所以,如果一个孩子说话早,小嘴伶俐,往往是因为他在一岁半至三岁前生活在原生家庭内,身边总有亲人爱唠叨,尤其是他自己的爸爸、妈妈。

6岁是语言发展的突变期,家长要变“说”为“听”:多倾听。

面对孩子的问题,你如果一时没有很好的办法,那就什么也不说也不做。因为过长的劝告,孩子根本听不进去。

你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有自我完善的本能,会自己想办法处理好问题。

平和的语气和尊重的态度,可以更好地获得孩子的理解和认同,会让孩子信任家长的判断,领会家长的要求。

孩子在情感期,父母要多说“不”

心理抚养的第一步是,情感抚养。

可是令许多家长困惑的是:当他们用情感和全部的心血培养起来的孩子,却有一天突然让父母觉得那么陌生,那么敌对,动不动就自杀……

原因在于:孩子只知道你爱他,他在利用你的爱威胁你,他并不知道死的真正含义。

孩子的成长需要爱,但爱的本质不仅仅是给予,更不是百般的迁就,而是让他经历心理上的一种挫折,体验克制、忍耐的感受。

父母若在10岁前,对孩子说“不”,他尽管会因为拒绝感受痛苦。但最多也就是哭闹一番,负面情绪被发泄一空就好了。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宝宝咪呀健康网

Copyright © 2012-2020 宝宝咪呀健康网 版权所有赣ICP备18009975号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友情链接:
健康养生网
叶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