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路上头号隐形杀手是教育目标和行为严重背离,你知道吗?(2)

时间:2019-08-13 07:01:00来源:作者:点击:

导读:
扫描关注公众号

第二类比较典型的原因,是“选择短期效果导致的背离”。 有一位跟我一直有深度交流的妈妈,有一次谈到她孩子和孩子爸的一次对话,起因是孩子爸爸答应给孩子买水彩笔,可是由于工作忙老是忘记了,孩子问过好几次,爸爸总说,“对不起宝贝,爸爸忘记了,爸爸明天一定记得”。当孩子第4次问起水彩笔,爸爸又说忘记了,这时孩子愤怒地大声说,“爸爸,你现在就去给我买!你要是今天不给我买回来,你明天就不要吃饭了!”这位妈妈当时就惊呆了,她没有想到孩子会这样说话。 如果我们从表象分析这个案例,可能有人会觉得孩子“不讲道理”,爸爸确实忘记买水彩笔,可是孩子怎能如此“野蛮”,不让爸爸吃饭呢?吃不吃饭是爸爸自己的权力,不是孩子可以决定和控制的呀。 这位妈妈当下保持了冷静,并没有当场对孩子的言语去做回应和评价。 第二天她来和我交流这件事,我知道在她内心已经开始了反思,我问她,平日里你们这样对过孩子吗?她说,我们并没有不让孩子吃饭呀。我提醒她回顾一下是否有其他的类似行为,譬如孩子不遵守什么规则,就不让孩子怎么样。 她细想了想,说,“有,孩子平日里最喜欢和小伙伴一起去逛贝塔玩具城,所以基本每隔一周我们就会约上朋友,也带上孩子一起去逛玩具城。如果孩子在家里不好好吃饭、不按时睡觉,我们就会说,如果你还不快快吃饭,就不带你去逛玩具城了。这招特别好使,每次一说孩子就乖乖了。自从发现这样做很有效果,我和孩子爸爸就偶尔也会用孩子比较在意的一些事情来和交换,比如‘不按时睡觉明天就不买玩具’、‘不能把鞋子归位就要少吃一个酸奶’等等。” 听完,我明白了。这位妈妈所叙述的行为就叫做“惩罚孩子”。 如果我们去问这位妈妈,“你希望你的孩子充满奴性、臣服于权威?你希望你的孩子处处讲条件吗?”我相信妈妈会说,“当然不希望呀!”。她会说,“我希望孩子自尊、平等、自律、遵守规则、讲道理。” 可是,惩罚没有办法培养出自尊、平等、自律的孩子,但为什么很多父母还在这样做呢?再比如,打骂并没有办法培养出自律、有爱心、内心有力量的孩子,可是很多父母还在这样做呢? 这是因为,惩罚、打骂这样的教养手段对于塑造“听话、顺从”的孩子是有短期效果的。父母们通过惩罚、打骂换来了孩子表面的听话和顺从,却忽略了这样的教养手段给孩子的人格的健全、心理的健康带来的长期负面影响。 只能顾到眼前的父母,为了选择短期效果,而导致了行为和目标的背离。 第三种,是“从众而导致的背离”。 很多妈妈来问我,你说我应该给孩子报学习班吗,报几个合适,从几岁开始学习合适?每次遇到这类问题,我总能感到父母们深深的焦虑和无力感。报不报班、几个合适、几岁开始,本没有标准答案,每个孩子的个体状况不同,每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目标不一样,根据你的目标去做出相应的选择就好了。

有一个妈妈,她说希望她的女儿能吃苦耐劳、内心强大,能应付生活的种种苦难,于是她送孩子去学舞蹈。孩子练基本功,被折磨得痛苦不堪,严重的时候痛到鬼哭狼嚎,每天回家都特别不开心,一到送舞蹈班时身体就开始出现各种毛病,几个月过去女孩子变得沉默寡言。

这位妈妈内心很纠结,情感上觉得自己女儿在受苦很心疼,但理性上觉得就应该磨练女儿。孩子的心理不愿意参加舞蹈班,连身体机能都在帮助孩子逃避舞蹈这件事,可是妈妈还在坚持和对抗。

我问这位妈妈,“你的孩子现在快乐吗?”她摇摇头。我又问,“为了培养女儿吃苦耐劳,牺牲了童年的快乐,你觉得值得吗?”(其实我心里还有一句没说出口的话,“这样强行让女儿上舞蹈班,已经不是为了兴趣了,她的内心并不会因此而强大,她也并不会因此就发展出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反而,这样一段痛苦的经历,很可能会让她对‘吃苦’这件事产生过度的排斥,让整个事情朝着反方向发展。”) 这位妈妈回答说,“不知道,但是别人家的孩子可以做到,我们家也一样可以,别人都在学这学那,我们不能输在起跑线。”

看,这就是从众心理导致的育儿目标和行为的背离。甚至,父母们连自己为什么要送孩子去上兴趣班(目的)都不清楚,就是“看到别人都去,我们也不能落后”就去了。

厘清教育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养手段

教育目标和教养行为严重背离,这种现状绝不在少数。但是更可怕的问题是,很多人对这个现象并不自知(所以我说它是隐形杀手)。

教育是一门学问,是一门实践的学问,也是一门需要深刻反思的学问。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宝宝咪呀健康网

Copyright © 2012-2020 宝宝咪呀健康网 版权所有赣ICP备18009975号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友情链接:
健康养生网
叶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