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孩子人生,父母请放下对成绩和分数的痴迷吧

时间:2019-08-14 22:05:00来源:作者:点击:

导读:
扫描关注公众号

我们的工作不是把孩子变成我们想要的样子,而是支持他们做辉煌的自己!

清单式的童年,过度的溺爱和控制,狭隘的“成功”定义,不仅发生在中国,外国家庭也存在类似的现象。

这篇视频的演讲者——Julie Lythcott-Haims,曾就读于哈佛大学法学院、加州艺术学院、斯坦福大学,毕业后曾是一名律师,之后又在斯坦福大学任校长助理、教务长等职十几年之久,而她同时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

强烈推荐这篇演讲。值得每个家长细细聆听,你的孩子在过一种清单式的童年吗?

以下为精华文字版(朱莉·利斯科特-海姆斯)

正确的教育方式,是避免过度呵护

01

我从没想过做一个育儿专家,事实上,我本身对育儿也没什么兴趣。只是因为当今有一种育儿方式,会把孩子搞得一团糟,阻碍他们个人特质的培养。

而这种育儿方式,正大行其道。

我想说的是,我们花了很多精力去担心父母没有足够参与到孩子的人生、教育以及养育过程中,这理所当然。

但如果走上另一个极端,也会有很多坏处,比如家长认为,孩子自己不可能成功,除非父母可以随时保护和纠正,关注孩子的每件小事,掌控他们的每个细节,引导他们进入名牌大学,找到好工作。

当我们这样养育孩子,其实是给了孩子一种清单式的童年。

清单式的生活,就是:

  • 我们确保他们安全、健康、吃好、喝好,然后期望他们进入好学校,并且是好学校的好班级,在好学校好班级中还要取得好成绩。

  • 并且不只是成绩,还要拿高分,不只要好成绩和高分,还要获得荣誉和奖项,要参加运动、活动、还要有领导力。

  • 我们告诉孩子,不要只是参加社团,还要创建社团,因为大学喜欢这样的学生。还要参加社区服务,因为要让大学看到你会关心他人。

  • 这些都是期望中的完美,我们期望孩子能做到完美,而我们自己却从没做到过。

    有这么多要求,做父母的就得和每个老师沟通,和校长、教练、推荐人沟通,如此一来,我们更像是孩子的私人管家、秘书。

    然后对孩子,视为珍宝的孩子,我们要花心思来督促、哄骗、暗示、帮忙、唠叨、甚至讨价还价,确保他们不会在顶尖大学申请这件事上搞砸,或者故步自封,或者毁了自己的未来。

    那么在清单式童年中长大的孩子是怎样的呢。

    02

    首先,他们没有自由玩耍的时间,整个下午都没有空闲,因为我们觉得任何事都要充实起来。

    就好像每一项作业、每个测验、每个活动,都与我们为他们规划好的未来成败攸关。

    我们不让孩子做家务,甚至不让他们有充足睡眠,只需要他们把清单上的事情做好。

    在清单式童年中,我们口头上希望他们开心,但当他们放学回家,我们通常第一时间问的却是作业和成绩。孩子从我们脸上看到的,我们的认可,我们的爱,看到的他们的价值,却是来自成绩单上的 A。

    和他们走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就像宠物展上的训狗员一样表扬他们,哄他们跳得再高一点,再远一点,日复一日。

    等上了高中,他们不会问,“我该对哪些课程,哪些活动感兴趣呢?”他们只会去问辅导员,“我要怎么做才能进入好大学?”

    然后,当他们拿到成绩单,如果拿了几个B,甚至是可怕的C,他们会狂躁的给朋友发短信,“有谁考这个分数进了好大学吗?”

    我们的孩子,无论高中毕业时结果怎样,都被压得喘不过气,心理脆弱,精疲力竭。

    他们比实际年龄更老成,盼望着大人告诉他们,“你已经做得够多了,小时候这么努力已经足够了。”

    他们现在却在高分的焦虑 和沮丧中慢慢枯萎,有的孩子会想,这样的人生最后究竟有没有意义?

    我们做父母的,当然认为这都有意义。我们所表现出来的,就像如果他们进不去我们期望的这几所好大学,或者找不到好工作,他们就没有未来。

    或者,只是我们认为可以在朋友面前炫耀,或者只是贴在车屁股上的未来。就是这样。

    但如果你看看这件事的后果, 如果你有勇气看的话, 你会发现这不只让孩子认为他们的价值来自于成绩和分数,更是在他们正在成长的意识里, 我们传递了一个信号:“嘿,孩子,没有我你什么都干不成。”


    03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宝宝咪呀健康网

    Copyright © 2012-2020 宝宝咪呀健康网 版权所有赣ICP备18009975号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友情链接:
    健康养生网
    叶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