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严厉,现在散养,都是走极端 ~(2)

时间:2019-08-21 21:38:00来源:作者:点击:

导读:
扫描关注公众号

孩子也会觉得你不信任他,否则怎么会不坚持?是不是不相信我有这样的天赋或能力?孩子后来的这些抱怨却是 说不出口的,因为当初大家都认为“不管”是对孩子好,是少有的好父母,现在如果推翻这一结论,自己就成了忘恩负义的白眼狼,成了反复无常、自相矛盾,而且自我否定是很不舒服的,让我们往往不能接受。于是,孩子“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该有多郁闷!

让孩子变得散漫、任性。

还有一种散养,是对纪律和社会规范的无视。

我接待过一个 13岁的男孩和他的母亲,是学校要求他们来做咨询的。孩子小的时候父母离异,母亲一直觉得带给孩子不好的影响,愧对孩子,所以尽力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从小学开始几乎每门功课都请家教,在学习上是有要求的,孩子的成绩还不错。

他母亲的叙述有:“我觉得他们的英语老师教学思想太陈旧, 不能因材施教。课堂上那些东西我儿子都会了,就打了个哈欠,他就小题大做,批评我儿子。”

后来我去问英语老师,老师说:“他打哈欠的声音大到每个同学都听得到,还伸懒腰,然后扑腾一声趴在桌子上假装睡觉,引得其他同学笑啊、学啊,课都没法上了。”

他母亲说:“数学老师留的作业都是重复性的,他都会了,就不想写了。中国这种题海战术真压制人的创造力,把孩子全变成呆瓜了。我支持我儿子不写作业。老师没话说了,就指责我儿子没礼貌,跟他讲话没有用‘您’。”

数学老师 的说法是:“我问他为什么没交作业,他的声调比我还高,嗷嗷地说‘你就会留作业, 一点儿都不会开发我们的创造力,你该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理念了。’我从没见过这样的学生,我对他说,你有意见可以提,但你要守纪律,而且跟我说话至少应该用 ‘您’而不是‘你’吧,小学生都该懂得礼貌,家里怎么教的?这孩子回去告诉他妈了,他妈还来学校找了。这样的家长太少见了。”

他母亲说:“我们跟他班主任沟通 过了,班主任说这孩子想听课就听,不想听就两脚蹬着墙半躺在椅子上。不交作业, 不举手参与学习,在班里造成很不好的影响。不管他,就管不了别的学生。现在是义务教育,没法让他退学,又不许各种惩罚,也没有评定、处分等等,家长不但不配合,反而还纵容……我是管不了了。只要他不影响别的同学,就随他去吧。”

他母亲说他的“事迹”,都是当着他的面说的,这孩子在诊室里,也是旁若无人 地东摸西看,坐累了就伸直了腿半躺在沙发上。

他妈妈说了一句:“哎,坐好!”他 哼了一声,一动没动,他妈也就不再说什么了。 我了解情况后脑海里出现的第一个词就是“散漫”。

散养的目的不应该是让孩子 变得散漫、任性吧?

我的团队曾经应邀在宣武区的几所小学开展“问题”学生心理辅导团体活动,面对的是三年级以上的、学校和班主任认为有“问题”的学生。

这些孩子的言行上确实各有不恰当的地方,高度一致的是,他们都不会,也许不愿、不想去审视环境、同伴、老师的状态,也辨不清自己的最终目的和眼前的冲动,跟三四岁的孩子一样,只顾满足自己随时而起的兴趣和需要,又没有三四岁的孩子那样的天真单纯。

设身处地地想一想,我是不愿当他的同学的,因为他并不能跟我互动,只顾自己,老打扰我;我也不愿当他的老师,因为他不能跟着我的教学和给出的建议,还自以为是,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让我的教学工作受到挑战,浪费我的时间和心血。

他们最终要长大,走上社会,若一直保有这样的行为习惯,谁会愿意当他的同事、上司、下属?谁愿意做他的朋友、与他恋爱?在社会上受的挫折多了,吃的苦头多了,可能他会变得收敛一些、抑制一些,但与自律—自我控制不同的是,他的收敛是被动的,是因为失败和教训而不得不然的,因此他不会满足,不会心甘情愿,会充满抱怨、 失望、无奈、愤懑,他是不成熟的,也是不自由的。

我们为什么会这样?

1) 出于自己的心结而散养。

家长对孩子过度散养,往往是其自身有些心结没有处理好。感觉自己从小到大处处被束缚、被管制,把自己的挫败和不从前严厉,现在散养,都是走极端 ~(2)(图1)得志归因于环境或他人的压制。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宝宝咪呀健康网

Copyright © 2012-2020 宝宝咪呀健康网 版权所有

易优模板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友情链接:
健康养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