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养一个孩子就累的够呛?六个原因,个个在理(2)

时间:2019-08-23 13:06:00来源:作者:点击:

导读:
扫描关注公众号

现在有很多全职妈妈,虽然表面上是在家里带孩子,可是却常常直接把孩子交给电子产品,比如手机、iPad、电视、电脑。第一对家庭中的妈妈可以说是典型的代表,每天都会上演的画面是:妈妈为了玩游戏时不受打扰,让孩子自己坐在沙发上玩iPad,当孩子主动放下手里的iPad,寻求妈妈的关注时,却被各种理由打发走。以至于孩子也养成了每天睁开眼的第一件事就是要iPad,当姥姥不让孩子继续玩时,三岁小男孩气得冲着姥姥就是一句“你是不是有病”。

虽然看节目时,感觉这位妈妈的做法奇葩的让人接受无能,但是这难道不是很多家庭里养娃方式的缩影吗?从小家伙一上台只会说“嗯嗯”,我们就可以看到这种养娃方式的弊端,可是为什么还是有那么父母这样做呢?表面上你整天在家带孩子,没有错过他成长的每一瞬间,可是这样把孩子扔在一边也能叫陪伴吗?这只是在带孩子不是在陪孩子。高质量的陪伴,要有互动,比如可以一起做游戏。这个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比如短片中,妈妈和孩子一起玩鲨鱼游戏,妈妈输了,结果孩子死活不愿意弹妈妈。还抱着妈妈说“我对不起你”,这个举动是妈妈没想到的。其实妈妈不知道,在这个时候他们的角色已经换掉了,孩子变成了妈妈,妈妈变成了孩子。为什么孩子知道不能弹妈妈,因为他自己感受到疼,他把自己内心的感受转移到妈妈身上。很多时候,我们的孩子不会认为世界很可怕,而是认为自己很弱小,会形成自我评价。这种评价不来源于真实的样子,而是父母呈现的世界是什么。真正的力量来自于青年的父母,你没有给孩子勇气和自信,那么孩子在很多情况下都在扮演着父母的陪伴者和保护者。

我们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听话懂事,这样自己就可以省心不少。可是每一个懂事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不懂事的爸妈。让孩子多早的懂事并不是好事,要知道太听话、懂事的孩子真的让人心疼。我们要抽出时间多陪伴孩子,不要让他们在应有的年龄丧失了童年的乐趣和童真。

三.对孩子期望过高

每一个孩子出生时,父母的唯一希望是孩子可以健健康康的。什么聪明与否,学习成绩好坏,是否漂亮,都不在父母的考虑范围内。可是随着孩子年龄增长,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发生了质变,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优秀得让人羡慕,比如考上名校,进入国企,出国留学,工资按年薪算等等。比如第二对家庭里的父母由于自身知识水平较高的缘故,总希望孩子可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虽然我也赞同读书确实可以让人有更多的选择机会,但是这位父亲却没有展现出高知应有的气度和智慧,甚至还直言自己学习不好,否则现在就应该是博士了,言语上的碾压让几位嘉宾当场尴尬的不能行。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忽略了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并不是优秀的父母就肯定能教育出优秀的孩子;也不是寒门就难出贵子,否则这个社会就太不公平了。所以不管孩子聪明与否,学习成绩好坏,既然我们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我们就只能接受他们的现在和将来,尽自己的责任去教育他们。

五.给孩子贴标签

我一直以为小时候父母之所以奉行棍棒、批评式的教育是因为他们知识水平低的缘故。可是从第二对均为硕士学历的精英父母身上,我看到了深深的悲哀。一个年仅四五岁的孩子就因为不能长时间待在家里看书、背单词,就被父母贴上了“多动症”“注意力不集中”的标签。我不知道父母到底清楚什么是多动症,但是你要求一个几岁的孩子如同成年人专注于一件事情几个小时,这是不科学,也不可能的,他们的注意力只有十分钟左右而已。

当你感觉自己的孩子专注力存在问题,喜欢乱动的时候,不要急着带孩子去看病,吃药,打针,而是要认真分析孩子那么喜欢动的背后到底暗含着什么,每个孩子的性格都是千差万别的,把任何问题都归结为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其实是父母的推卸责任。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当孩子发现自己喜欢的东西时就会安静下来,并且做的很棒,所以请相信你的孩子。

六.夸大孩子的缺点

虽然近些年,赏识教育逐渐被年轻父母所接受,平时孩子取得一些进步的时候,会给孩子口头或者物质上的奖励。但是一旦孩子的表现偏离自己的提前规划和设定,很多父母还是会习惯性的把孩子批得一无是处。比如第二对家庭里的孩子可能在学习方面没有展现父母期待的天赋和成绩,但是根据短片我们可以看到小姑娘画画还是很棒的。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宝宝咪呀健康网

Copyright © 2012-2020 宝宝咪呀健康网 版权所有赣ICP备18009975号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友情链接:
健康养生网
叶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