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垃圾袋实名制”解决“垃圾围城”之困您看行吗

时间:2019-07-05 14:16:00来源:作者:点击:

导读:
扫描关注公众号

  目前,中国各大城市都面临“垃圾围城”之困。近日,广州宣布试行“垃圾袋实名制”。从国内外的经验来看,这本是解决“垃圾围城”的一剂良方,但具体实施的细节引发了一些网友的争论,在近日掀起了一场舆论风暴。

广州“垃圾袋实名制”解决“垃圾围城”之困您看行吗

  近日,微博账号@中国广州发布了 “垃圾袋实名计量收费,您怎么看?”的网友调查,征询关于此政策实施的难点和网友意见。有超过400名网友参与了调查,用投票的形式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和疑虑。在数量有限的样本中,有200名网友质疑“如何准确计量垃圾重量”,131名网友认为难点在于“增强对市民的相关道德意识教育”,262名网友质疑 “如何监管偷扔垃圾”,超过67.4%的网友担心“如何保护垃圾袋上的个人信息”,另有36.1%的网友质疑“如何协调原有物业、街道的保洁服务”。

  而根据近日媒体的报道及网络反应,网友及市民对“垃圾袋实名制”的质疑,主要来自垃圾袋实名制会不会泄露个人隐私等。

  “实名制不是解决问题的灵丹妙药,政府应该寻找更多元化的方法解决垃圾问题。”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舆论研究所所长喻国明(微博)教授指出,政府应该以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为老百姓办实事,而不应该增加老百姓的负担。

  喻国明强调,居民垃圾袋中可能有信封、包装材料等包含个人信息的东西,垃圾袋实名制不利于保护居民的个人隐私,政府应该利用自身各种资源更高效地对垃圾进行管理。

  “市民对政府提出的垃圾袋实名制有争议,这其中主要是一个沟通问题。”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科研委员会副主任、新闻与传播系教授展江指出,政府和市民都是站在各自的角度看问题,因此有不一样的看法(如下图,左为网络截图,右为符超军摄;百姓关心个人隐私,而政府则需面对现实)。政府和市民之间应该建立合理的沟通机制,如召开听证会,加强交流和沟通,更合理有效地解决问题。

  公共决策难施行 媒体动员要给力汤景泰 朱佳家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从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方面来看,“垃圾分类”是一个有益于全民的举措。要想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绝离不开市民的自觉配合与支持。从市民的角度来看,其中有两个关键:一是提升市民的环保意识,使其充分认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价值;二是改变市民处理垃圾的老做法,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要做到这两个改变,真正做到“家家参与,人人动手”,无疑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方法,针对全体广州市民,进行一场深入而持久的社会动员。

  从实际来看,广州市政府为推进“垃圾分类”,也可谓不遗余力。但距离“全民动手”仍有一段距离,正如陈建华所指出的那样,广州垃圾分类处理的路线和管理都没有任何问题,关键是全市人民的行动。

  而要做到真正的全民行动,进行有效深入的社会动员,媒体动员是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如今,我们已经进入一个媒介化社会。媒体因其传播形式多样,而且拥有广泛的受众,具备有效动员社会大众的优势。但从垃圾分类的实施过程来看,媒体动员水平还有待提高。例如,早在去年4月1日,广州市率先在16条街道先行启动垃圾分类。而时隔一年后,当记者回访时却发现,该举措的成效并不是那么尽如人意。

  利用媒体动员,广州其实大有可为。广州媒介生态环境良好,媒体产业发达,市民的媒介素养也较高,这给媒体动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在上述推动“垃圾分类”行动中,当然也不乏媒体的身影。例如,广州日报报业集团联合市属各单位主办了垃圾分类“广州范本”连环炮等活动,都是有效的媒体动员手段。但是,媒体动员的广度、力度和深度仍然有待挖掘。事实上,莫说广州热点区域之外的街头巷尾,即便在高素质人群较为集中的大学校园,此次对“垃圾分类”宣传的力度也有待提高。很多大学生也还未形成垃圾分类的意识,手里的垃圾大多也是随手扔进垃圾桶。此外,媒体动员要突破单一的宣传思路,开展丰富多样的整合传播活动,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动员效果。例如,一些专家建议,可以邀请某些口碑较好的明星代言此次“垃圾分类”行动,将其拍成电视广告片在卫星电视以及地铁、公交车、出租车上的流动媒体进行公益播放,以引导大家学习好垃圾分类的各项行动要求,建立较强的垃圾分类意识。不仅如此,互联网、微博等新媒体,皆可成为有效的宣传和动员民众的利器。

12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标签

宝宝咪呀健康网

Copyright © 2012-2020 宝宝咪呀健康网 版权所有赣ICP备18009975号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友情链接:
健康养生网
叶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