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有的父母到了“误杀”孩子的地步?该怎样做好父母?

时间:2019-07-23 08:20:00来源:作者:点击:

导读:
扫描关注公众号

父母的坏情绪和暴力行为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深深的伤害,最近看到父母打孩子的新闻,真的很可怕,怎么就到“误杀”孩子的地步?今天应怎样做父母?

打孩子的父母,是容易做的;不打孩子,而解决问题的父母,是很难做的。于前者,明知道不解决问题,还是要打孩子,其实是能力缺失的表现。于是,家长就只能凭着“老子就是可以打儿子”的心理优势,去掩盖自己的无能。

现在市面上有很多的教育方式,我判断的标准之一,就是如果为了达到某个目的,却由此破坏了亲子之间的关系,都不值得学习。

现在国内的父母,在面对家庭教育的时候,经常很割裂——他们知道很多对待孩子的理念和方法,但是,一回到家里,遇到需要和孩子沟通的时候,却又会板着脸训斥责骂,“看到孩子不听话,那可是气不打一处来,什么理论都忘到九霄云外了!”

甚至,很多父母,包括高知识、高收入的家长,如果遇到了他们认为有必要“严惩”的时候,仍然会采用“棍棒式”的教育方法。我忽然有一种奇特的感觉,就是我只要说一些中国家长对孩子的做法,就一定会震惊到他们。

而我其实能够理解到中国父母的无奈、顺应、急迫,以及焦虑。而这些复杂的、交织着爱恨情仇的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一时半会儿是无法向他们解释的清楚的。

从泰兴丢手机杀子案,我们来看一个家庭的模版

当我看到“因为孩子丢手机,母亲毒打孩子致死”这样的标题的时候,我就下意识地觉得我好像看到过整个事件,甚至包括其中的很多细节,邻居、大众、专家对此的大致反映。

我知道这样的新闻,过一段之后,只能留下一声叹息——直到另一件类似的事件发生,继续一轮的循环往复。

但是,我更想做的,是详尽一些把这个家庭中的一些细节,尤其是成规律的一些细节,给提取出来,让我们为人父母的人,作为一个警醒。

因为,在家庭教育领域,也有科学的规则可循——就向地心引力一样,你放开一块儿石头,石头就会落地——你对孩子,如果实施了某些行为,也会直接导致注定的结果。

以下我从这个事件中抽取的一些因素,并不一定会导致“打孩子”,更不是说有可能导致“事故”。但是,这些因素如果有几条同时出现的话,就值得我们警惕了。

就像往地上扔石头,石头大了,砸的坑大一点儿深一点儿,石头小了,砸的坑小一点儿浅一点儿,但这只是程度的不同,从性质上说,只要砸了石头,坑肯定会有。

也就是说,各位家长千万别骂我,说“我们家孩子就是从小跟长辈长大的,一点儿问题也没有”“我自己就是被打大的,现在名校毕业,事业成功,生活美满,我就要这样教育孩子”……

要知道,你们家的孩子该如何教育,我是没有一点儿发言权的,因为只有你才最了解自己的孩子。只是说,这些年来,我接触到了很多很多的家庭里发生的事情,也接触到从事儿童心理、家庭教育、青少年成长等等领域工作的专业人士,他们常常痛心疾首地跟我表达:

为什么很多家长要到了“已经无法挽回”的地步,才来找我们。那个时候,就算我们有天大的本事,也很难做出有效的改善了。

所以啊,也请各位家长理解我的良苦用心,听得进去的,就多少听一些,觉得逆耳的,就先放在一边,什么时候觉得可以继续看,再拿出来看看。

一、孩子是爷爷奶奶在农村带大,因为要上小学7岁才回来跟母亲一起生活。

我自己小时候,就是跟着母亲在老家度过的。所以,我深深知道一个孩子的生活里,缺少了父亲母亲(甚至是双亲)是什么样的感受。

那些从来都不知道儿童心理的粗线条的成年人,动不动就说“孩子小,什么也记不得”“放哪里养不都是养”“7岁之前放农村,接触自然,还不耽误父母工作,多好啊”……请都他妈的滚蛋!

因为父亲在外从军,我自己3岁之前,基本上没怎么见过父亲。电影上演的那种,当孩子看见父亲回家吓得躲起来的情节,一点儿都不夸张。一个小孩子,明明知道从称谓上这就是自己最亲近的人,但是看到的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成年人,对孩子的心理是多么大的一种折磨!

后来,我们家以随军家属的身份终于团聚了。虽然父亲仍有很多时间在外面出任务,但在我的心里,这已经是一个完整的家了。但是,我仍然很难和父亲建立亲密的关系。甚至,我从小一直到大,都很难做到“有礼貌”地面对陌生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宝宝咪呀健康网

Copyright © 2012-2020 宝宝咪呀健康网 版权所有赣ICP备18009975号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友情链接:
健康养生网
叶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