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下里,其实我更希望父母不要那么“爱”我!

时间:2019-08-11 17:07:00来源:作者:点击:

导读:
扫描关注公众号

我爸我妈有个毛病,就是爱操心。

我和我哥也有一个毛病,就是不爱被操心。

由于这两个毛病是相互矛盾的,可想而知我和我哥成长的过程是多么鸡飞蛋打。

小时候我以为父母对我们不放心,信不过,什么事情都要来“掺和”,是因为我们年纪小,做不好事情。

后来渐渐明白,这种“掺和”的毛病,跟我们的年龄无关,跟我们的水平也无关,就是他们的个性而已。

我哥都30多了,自己都是爸了,如果他一不小心理了一个平头,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我爸我妈会像挽救失足青年一样,跟在他背后,语重心长地、反反复复地、苦口婆心地论证为什么他不适合理平头、他理平头怎么不好看、他的脸型和头型的“国情”怎么样、这种“国情”又如何决定了他发型的有效选择范围……

从厨房讲到客厅,从卧室讲到书房,从院子里讲到大街上,直到我哥痛改前非,和平头一刀两断,诚惶诚恐地蓄长头发,老老实实地回到三七开的队伍当中。

多年以后,我爸我妈还会在一个秋日的下午动情地回忆道:“当年刘瑜她哥竟然做出剪平头这种事情,好在我们当时……”

同理,如果我一不小心自己买了一件衣服,后果也是非常严重的。

我妈早上说:“不是我说你啊,你买衣服的眼光实在不行。”

中午说:“千万不要再穿这件衣服了,真的是太土了。”

晚上说:“明天你不会再穿这件衣服了吧?”

第二天说:“那件衣服收好了吗?拿去送给XXX吧。”

第五天说:“那个衣服,千万不要带回美国去。”

如果我试图用“你有你的审美眼光,我有我的审美眼光”来说服她时,她会用一种不容商量的口气定断道:“审美眼光上,你还想跟我比……”

经过我近30年的不断起义反抗,她终于把讲这些话的语气降低了两个八度,也就是从“命令”改为“劝说”,但这已经是她的底线了。

让她对我在购衣眼光上的日渐堕落上不闻不问,她,一个义不容情的母亲,做不到。

于是,在她不断地“旁敲侧击”下,我会垂头丧气地脱下那件衣服,把它放到衣橱的角落去。

这只是两个小小的例子。

事实上,这两个例子只是一颗大树的一个大枝杈上的一个小枝杈上的两片叶子。

至于其他的枝叶,大到婚姻、家庭、事业,小到我侄子午饭吃什么、我什么时候去学开车、我哥今天有没有给那个谁谁谁打电话,我晚上搽脸有没有用足护肤霜,自然都是沐浴在我爸我妈的阳光雨露当中。

当然,我和我哥不是没有产生“反抗”的情绪,但大多时候,我们还是决定息事宁人,顺从他们。

这个决定实在是局势使然,事实上我们只有两种选择:从,或者不从。

从,我们固然会由于生活受到别人支配而不开心,但是他们却会因为“掺和”成功而开心。

不从,他们当然会因为“掺和”失败而不开心,而我们则会因为惹父母不开心而不开心。

这样算起来,从,会有两个人不开心;不从,则会有四个人不开心。孰好孰坏,一目了然。

可是这样做的后果是:我和我哥的个性受到严重影响。

多年以来,父母无微不至的“关心”和无孔不至的“照顾”,说白了,就是基于一个认识:你们不行。

你们买衣服的眼光不行、你们和人相处的方式不行,你们审美的眼光不行,你们做事的能力不行,你们交朋友的能力不行,你们讲话的水平不行,你们气质不行,你们身体不行,你们头脑不行……也许比起别人,你们还行,但是比起我们,你们还是不行。因为你们不行,所以我们才“掺和”。

一个人经常处于一种负面的心理暗示当中,个性和心理受到的影响不难预计:

要么他会变得很紧张,为自己的每一个行为受到的评判或“潜在评判”而诚惶诚恐,这种紧张会使一个人真的变得“不行”;

要么他会因为自己的“行”得不到承认而变得愤怒、压抑、暴躁。

事实是,这两种后果,在我和我哥身上都得到了反映。

就我自己来说,只要一和父母在一起,我就会变成另外一个人――和平日在朋友圈子里那个活泼开朗、机智幽默、爱说爱笑的我截然不同的人。

一见到父母,我的心理机制,就像一个遇到强光立刻关闭贝壳的壳类动物一样,自动把自己调试到一种很白痴、很蔫、很封闭的状态。什么都不想,几乎什么也不说,就等着爸妈安排我吃什么、穿什么、上哪、干嘛。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宝宝咪呀健康网

Copyright © 2012-2020 宝宝咪呀健康网 版权所有赣ICP备18009975号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友情链接:
健康养生网
叶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