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固定身份的标志

时间:2019-09-11 11:15:00来源:作者:点击:

导读:
扫描关注公众号

名,固定身份的标志

  古今中外,无论男女老幼,贵贱尊卑,莫不有名。名之于人,生而具之,如影随形,相伴终生,荣辱与共,实在是再密切不过了。那么,人名是怎样产生的?又是怎样演进和发展的?其文化意蕴绚丽多彩,十分丰富,回溯起来颇有意味。

  远古时代,祖先过着群居生活,靠采集和狩猎以维持生存,他们的生活十分原始,还不需要姓名来区分彼此。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口的增多,为了把某一群人与另一群人区分开来,便出现了某一群人共有的标志,即所说的姓。在一群人中间,为了相互区分,就出现了只属于个人的标志,这种标志就是名。

  那时,在社会交往中,无论哪一群人,在自己内部只用名便可以彼此区分。若与另一群人交往,只称名便不能表明自己的身份了。

  只有把自己所在人群的标志姓与自己的标志名结合在一起,才能将自己从不同的人群中区分开来。

  关于名字的起源,从汉字“名”字本身也可以推知其最初含义。

  这一汉字由“夕”和“口”两部分组成。对此,《说文解字》的解释是:名,自命也,从口、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名。

  意思是说,在早期的社会交往中,人们白天相见,可以通过形体、面貌、声音相互识别。到了晚上,相互看不清楚,就只能通过互报名字来区分了。

  可见,人名的产生是社会交往的需要,它最本质的作用,就是在社交中便于彼此区别。

  我国最早拥有自己固定名字的人,可能是那些传说中氏族社会的首领,或在部族战争中出现的英雄。但这些人名,严格说来是族名、公名,而不是人名、私名。

  之后,人名开始表明一定的特点,《礼记·祭法》中说:“黄帝正名百物。”这时,名实才有了一定的相符性,如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烈山氏、轩辕氏等,大多反映了一定的历史真实。

  文字出现以后,原由口头表达的人名也进化到文字阶段。在目前已经发现的一些原始社会的陶器中,上面都刻画有一两个符号,据考证,这些符号多与早期的人名有关。

  我国有确切文字记载的历史是从殷商开始的,那时,文字大量出现并趋于定型,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人名。

  在商代的甲骨卜辞中,不仅有名这个汉字,而且还有示壬、中丁、外丙、小乙等人名。这些,都是我国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名字。

  殷商的人名主要有两类,一是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王,均以天干之字为名;二是从事占卜吉凶的贞人,均为一字的单名,如争、行、韦、大、宾等。

  从周代起,首先是氏和名连称。姓氏合一后,姓和名连称便成为全社会的习惯。姓加名的姓名模式自秦汉以来一直延续至今,且男女取名的基本模式大致相同。

  我国人名远在上古时期,就已经形成单名和双名并行的格局,一直延续到今天。与姓氏相比,名的格局更加稳定。取单名还是取双名,因时代而异。

  从周代到两汉,由于姓或氏与名连称,人们习惯起单名。这时起单名的习惯,主要基于两种因素的考虑:一是求偶心理,人们从来都认为偶数吉利;二是便于使用,即好叫、好识、好记。

  而且,当时人口不多,取单名不会有很多重名。两汉以后,双名的增长势头很猛。唐宋以后,双名的比例继续攀升,很快就占了绝对优势。历史上双名大量涌现,与范字的使用密切相关。

  范字对于理顺整个家族的谱系关系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由家族的先祖为后代规定范字,使属于这个家族系统的每个成员,一出生就得按辈分对字入座。

  汉代以后,大都取双名并让其中的一个字相同,作为表示同辈人的范字。这种范字最初使用于家庭,慢慢发展至家族。

  我国宗法社会十分重视血亲关系,无论帝王将相还是平民百姓,从生到死都要受到家族的制约。

  男子死后,其名要载入家谱或族谱。由于家族范字完全适应了以族权为支柱的中国宗法社会的需要,必然受到统治者和社会各阶层的广泛重视与青睐。

  到宋代,家族范字达到了比较完美的地步,特别是统治者对家族范字的制定有更为严格的要求。带有家族范字的名,通常又称谱名。谱名是人的正式名称,历来为人们所重视,但只是针对男子而言。

  因为我国的宗谱只是男子的谱系,女子只是作为丈夫的陪衬出现在宗谱里。

  在一个大家族里,儿子往往随家族范字,女儿则另取家庭范字。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标签

名字 身份 标志

宝宝咪呀健康网

Copyright © 2012-2020 宝宝咪呀健康网 版权所有赣ICP备18009975号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友情链接:
健康养生网
叶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