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取名有原则(2)

时间:2019-09-18 14:02:00来源:作者:点击:

导读:
扫描关注公众号

  备名通常是备双名,因为多数情况下,父母不知道究竟怀的是男孩还是女孩,所以适合男女的名字各预备一个,孩子呱呱坠地后再依性别而定。此外,有的父母除考虑性别因素外,还考虑到了孩子诞生的时辰、相貌、特征等诸多方面,为孩子预备多个名字。

  三月取名是古代的习俗,《仪礼·丧服传》说:“子生三月,则父名之。”这里,三月取的是正式名字。为什么要在孩子出生三个月之后取名呢?《白虎通义·姓名》解释说,孩子出生三个月之前,家庭内部一般使用小名,三个月后,会经常与来访者相见,有时小名不便让人知道或呼唤,为让来客知道并便于呼唤,所以必须取个公开使用的正式名字。

  周岁取名是汉族习俗,最常见的是风行于民间的“抓周”取名。这个习俗最早起自南北朝时期,当时称为“试儿”。唐宋时称“试醉”,明清起开始称“抓周”或“试周”等等。

  所谓抓周,即当孩子满周岁时,在其面前摆放各种物品或生活用具,如弓矢纸笔、钱印珍宝及刀尺针缕之类,任其随意抓取,以此来预测日后的前程、性格、志向和兴趣,并根据抓取和预测的结果,取相应的名字。

  《红楼梦》中介绍了贾政为贾宝玉举行“抓周”仪式的情景:宝玉周岁时,贾政老爷要试他将来的志向,便将那世上所有之物摆了无数,与他抓取。谁知他一概不取,伸手只把那些脂粉钗环抓走。政老爷便不喜欢,说将来不过酒色之徒,因此甚为不悦。

  抓周的风俗认为,抓到书就是读书的,抓到算盘就是经商的,抓到印就是做官的,难怪贾老爷不悦了。直至近现代,抓周习俗仍然广泛流行于我国大部分地区。著名学者、文学家钱钟书的名字,也是以抓周取名的。

  钱钟书的父母在其满周岁时,举行了“抓周”仪式,见他首先抓取的是书,甚为高兴,便取钟情于书之意而取名为“钟书”。后来,他又据本名起笔名钟书君、中书君。钱钟书可谓人如其名,他淡泊名利,一生嗜书如痴,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文章。

  当代仍有抓周风习,只不过大多已不再根据其取名字。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当今的孩子进入社会管理远比旧时要早,出生后很快就需报户口,正式名字往往不能等到孩子满周岁时才取名。毫无准备的生即取名太仓促,尤其是取大名。

  产前备名也有考虑不到孩子诞生时和诞生后的情况,所以,建议产前备名,产后作修正,报户时确定。至于考虑到当地民间风俗,可结合传统和现实的要求变通而行。

尽量避免重名重名

  现象自古就有,在上古时期,汉字不如现在这么多,而可用作人名的汉字更少。在人口不断增加的情况下,重名现象的出现在所难免。我国古代人有名又有号,名、号(包括别号、雅号、诨号、谥号等)雷同的现象都不乏其例。

  根据有关资料统计,自宋元以来,以“一心”为别号的人近10个,而谥号(古代皇帝或名人死后所加的尊号)自汉代以来,就有54个“文忠”之多。我国古代还有同字的现象。古人的字大多是名的延伸,不少同名的人也同字。姓名字号完全相同的情况,古往今来更是史不绝书

  仅《古今同姓名大辞典》一书所记,先秦至20世纪30年代以前,就有56700人同姓名,其数量之多实在令人咋舌。现在,重名率更是高得惊人。据统计,北京市重名率最高的是淑珍,其中王淑珍13000多个,张淑珍11000多个,刘淑珍10100多个。

  而天津市有2000多个张健,沈阳有3000多个王伟,武汉市有10000多个王红。重名有时会给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我国当代著名国画家中,就有两个关山月。两人都擅长山水画,都是画院领导,又都曾为人民大会堂作过画,巧上加巧的还都是耄耋之年。有时邮局也常常把信送错,引起不少误会,令人哭笑不得。

  两个关山月不约而同地采取了措施,在作画题名时,一加签“长山关山月”,一加签“漠北关山月”。重名在人们的生活、学习以及交往中,用起来很不方便。

  很明显,一个班上两个相同名字的学生,老师同学称呼起来就很不方便,造成很多麻烦,只能“大王岩小王岩”、“大李明小李明”地予以区别,但如果再有个“王岩”、“李明”又怎么办呢?重名现象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与人们取名时的趋同心理有关,即与人们追求名字的时髦有关。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标签

原则 取名 传统

宝宝咪呀健康网

Copyright © 2012-2020 宝宝咪呀健康网 版权所有赣ICP备18009975号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友情链接:
健康养生网
叶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