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代与唐代起名取名大全

时间:2019-09-19 20:39:00来源:作者:点击:

导读:
扫描关注公众号

隋代与唐代起名取名大全

  朋友们知道中国古人如何起名的吗?不同朝代取名都有各自不同的依据不同的喜好,就想像我们现在每年流行的穿着服饰都不一样是一个道理,那么朋友们知道在几千年前的隋代与唐代都是怎么取名的吗?

  隋唐是儒、释、道三教兼容并蓄的时代,这个时期的人名直接反映了当时的这种文化状况。但唐代的“佛名”较少,人们取名喜欢引经据典,很多名字都出自《论语》、《周易》、《诗经》等典籍。

隋文帝重振礼教 人名多反映儒家色彩

  隋代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近三百年的南北分割对峙状态,实现了自秦汉以后中国的又一次统一,使北方民族大融合,南方经济大发展。尽管隋代只有短短的37年历史,但这个时期的人名仍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反映了当时的思想文化和社会风尚。

  从总体来说,隋代人名呈现出承前启后的趋势,两晋南北朝时期流行的“玄名”、“僧名”、“道名”在隋代仍频繁出现,两晋南北朝时期几乎绝迹的“儒名”又重新兴起,并延续到唐代。这种人名特点反映了隋代儒、释、道三教并存共荣的状况。

  儒家思想在经历了魏晋玄学和南北朝佛、道思想的冲击后,在北周武帝时期曾回归正统,但只是昙花一现,随后的北周宣帝又把儒家文化抛弃了。隋朝建立后,隋文帝重振礼教,厚赏诸儒;隋炀帝“征天下儒术之士,悉集内史省,相次讲论”。使孔孟之道广为流传,继汉代之后再次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核心。作为文化载体之一的人名,也表现出浓烈的儒家文化色彩。在《隋书》记载的人名中,反映儒家思想的人名有三百多个,如王仁恭、李礼成、赵怀义、元孝矩、杨义臣、高德儒、庾信、刘行本、李士谦、来和、诚节等。

隋代人名追求吉祥崇尚勇武

  曾在两晋南北朝时期风靡一时的佛、道二教,被北周武帝打压后,沉寂了一段时间。到了隋代,因隋文帝和隋炀帝都信奉佛、道,又恢复了生机。隋文帝杨坚是汉太尉杨震的十四世孙,他出生在冯翊般若寺,鲜卑姓氏为普六茹(此鲜卑姓氏是其父杨忠受西魏恭帝所赐的),鲜卑小字为那罗延,意思是“金刚不坏”。杨坚掌权后才恢复汉姓,所以杨坚对佛教有天然的好感,晚年更深信佛、道。而隋炀帝对佛、道的信仰更加虔诚,出巡时“常以僧、尼、道士、女官自随,谓之‘四道场。因此佛、道思想在隋代十分活跃,在隋代人名中也有所体现。“道名”有于宣道、卢思道、杜正玄、宁长真、杨玄感、路道德等。“佛名”有韩僧寿、李佛子、梁菩萨、李圆通、郑善果、冯慈明、乞伏慧、沈法兴等。

  此外,隋朝人名还寄托了人们对吉祥和功名利禄的追求,这一点和西汉人名有点相似。“吉祥名”有史万岁、张万岁、孙万寿、韦寿、萧吉、元亨、史祥、吕永吉、独孤廷福、独孤延寿等。“功利”名有常得志、郎方贵、贺若弼、韦鼎、刘权等。隋代还崇尚勇武精神,反映这种精神的人名有韩擒虎、杨勇、薛世雄、钟士雄等。在人名取字方面,隋代人名用“弘”字比较多,如牛弘、杨弘、刘弘、许弘仁、元弘嗣、崔弘度、裴弘策、李弘芝等。

唐代“儒道名”多而“佛名”少

  唐代也是儒、释、道三教兼容并蓄的时期,但该时期的人名对这种文化现象的反映并不均衡,“儒道名”多而“佛名”少。

  在唐代近三百年的历史中,三教的地位经常发生变化。唐初,因统治者追认太上老君李耳为祖宗,便以道教为三教之首。道教借此东风,扶摇直上,盛极一时,造成唐代许多人名,都染上了浓重的道家色彩。这类人名,多以道、真、仙、清玄、素等字眼为标志,有时出现在名中,有时出现在字号中。前者如刘祥道、赵道兴、颜真卿、陈玄礼、韦见素、马怀素、裴守真、吴通玄、牛仙客、李怀仙、霍仙鸣等。后者如房乔,字玄龄,房乔以字行,故人们习惯称他为房玄龄。妇孺皆知的杨贵妃,名玉环,号太真,这个号,表明杨贵妃也是道教信徒。

  体现儒家思想观念的人名在唐代不比“道名”少,在《旧唐书》和《新唐书》中俯拾皆是,如尉迟恭、狄仁杰、娄师德、郭孝恪、崔敦礼、薛仁贵、赵仁本、李义府、李德裕、袁恕己、萧至忠、赵宗儒、李正己等。这些人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代儒学的兴盛。

王维独辟蹊径取佛名 名字相合成“维摩诘”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标签

取名 古代

宝宝咪呀健康网

Copyright © 2012-2020 宝宝咪呀健康网 版权所有赣ICP备18009975号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友情链接:
健康养生网
叶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