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学知识:古时人名的主要构成(2)

时间:2019-09-20 19:08:00来源:作者:点击:

导读:
扫描关注公众号

  古人的号古人除有名、字外,又多起号以代替名字。号是一种固定的别名,又称别号。早在周朝时,人们就已经开始起号。对此, 《 周礼 》 解释说,号是“尊其名更为美称焉’,。意思是说,号是人在名、字之外的尊称或美称。特别是在早期,有号的人多是那些圣贤雅士。如老子别号广成子,范蠢别号鹅夷子皮,等等,都是如此。不过,就一般情况看,先秦时有名字又有号的人并不太多。秦汉魏晋南北朝时,起号的人仍不很多,见于记载的仅有陶潜别名五柳先生、葛洪别号抱朴子等数人。但是,到了隋唐时期,伴随着国家的强盛和文化的高度发达,在名、字之外另起别号的人也逐渐多了起来。如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等等,都是这种情况。

        到了宋代,起号之风又有进一步发展。人们熟知的 《 水浒传 》108 将个个都有号,正是代表着当时的社会风气。明清人更把起号视为一种时髦,上至皇帝,下至一般黎民百姓,几乎人人有号。甚至如清朝人凌杨藻在 《 蠢勺编 》 一书中记载,明朝“阎市村垄,鬼人琐夫,不识丁者莫不有号,兼之庸鄙狂怪,松兰泉石,一坐百犯;又兄‘山’弟则必‘水’,伯‘松,则仲必‘竹’,不尤大可笑也哉。近闻妇人亦有之,向见人称‘冰壶老拙’,乃蛰娠也”。该书还记载一个让人忍俊不禁的例子,说一位县官在审理一桩盗窃案时,洁问犯人为什么故意狡辩,犯人回答是“守愚不敢”,县官不解其意,一问左右才知道是犯人在自称号。像这样落草为寇的盗贼都有号,当时起号之多之滥可想而知了。在古人起号时,用字与起名、字不同,大多不受字数限制。从已知的历代别号看,有2 字号,也有3 字、4 字号,甚至还有10 多字、20 多字的号。清代画家郑板桥的号就有12 字,即“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当时还有一个叫释成果的和尚,号用字竟达28 个之多,即“万里行脚僧小佛山长统理天下名山风月事兼理仙鹤粮晌不醒乡侯”。一个人的别号竟然用了近30个字,真可谓一大奇观。

       因为古人起号有较大的随意性,并且不必加以避讳,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明清时期文人起号之风的盛行。当时的大多数人都起号,有些人的号还不止一个。如清初画家石涛法名弘济,别号清湘道人、苦瓜和尚、大涤子、瞎尊者,达4 个之多。至于前述清代画家郑板桥,本名燮,字克柔,板桥本来就是他的号。他此外还自称郑大、郑大郎、板桥居士、板桥道人、板桥老人,这些自称也大多具有号的性质。另外,如果我们对古人的号进行深人研究,还可以发现其性质相当复杂,不仅有仁述这些性质的号,不同身份、不同行业的人也有专门的号。如历代皇帝都有庙号、溢号,和尚都有法号,道士有道号,演艺界有艺名,文化界有笔名,这些也有号的性质。其中艺名起源很早,是演艺界的人由于某种原因而起的专门名字,用来表达自己的意向、专长、师承或纪念某件对自己影响重大的事情。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标签

知识 姓名学 人名

宝宝咪呀健康网

Copyright © 2012-2020 宝宝咪呀健康网 版权所有赣ICP备18009975号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友情链接:
健康养生网
叶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