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爱的反面是“控制”,我们应该怎样爱孩子(2)

时间:2019-07-29 13:56:00来源:作者:点击:

导读:
扫描关注公众号

家人有家人的权利。父母不喜欢吃的东西可以不吃,那凭什么我们要以某个食物有营养而硬逼孩子吃呢?如果孩子不愿意吃,这些食物中的营养,是否在其他食物中存在。再或者,即使不吃,那又能怎样?

当我们想控制孩子,或者说是约束孩子的时候,我们需要换位思考。如果换作是你,你愿意吗?这个道理非常简单,但在我们想要控制孩子的时候,我们根本就不会意识到自己是在控制孩子,也不会想到孩子也是拥有自己权力的。

不能控制孩子,那要怎么做?除了换位思考,最重要的是尊重。

当我们想到要尊重孩子的时候,自然就不会去事无巨细地去照顾(控制)孩子。

很多父母会发现,他们辛苦半天为孩子做了一些事情,孩子并不领情。这就是因为我们侵犯了孩子的心理边界。

孩子未出生时,与妈妈是一体的,肯定是没有边界的。分娩成功,最基本的生理边界——从皮肤开始,孩子跟妈妈分离。

出生后一段时间,也就是共生阶段。在孩子心中,自己与妈妈是一体的,没有心理边界,不分你我,婴儿的所有一切都依赖母亲去完成。被这么个非常纯洁的小家伙无条件地喜爱,那种被人需要的感觉非常好。

2岁左右,当宝宝发现自己是独立个体后,就通过各种行为来试一下自己的力量,通过自己而不是通过妈妈去了解周围的一切。他们的心理边界开始建立。这时候,如果我们想要帮孩子做些什么事情,就得尊重他的意见。

他想自己做的时候,如果我们非要插手,那就越界了。孩子对于这种越界行为,会用激烈的方式表示反抗。在这个阶段,被我们认定为“不听话”的孩子,实际上正在建立恰当的心理边界。

孩子的心理边界建立得越早,今后生活的混乱就少。进入青春期和步入成人期,孩子还会各自经历一次建立边界的过程。

孩子长大过程中,在被照顾、被学习、被管理、被规划的生活中非但没有体会到爱,反而有强烈的束缚感和压力感,从而产生怨恨情绪,严重如前一段时间的少女弑母,轻微如“说谎”、“不学习”等就是心理反抗的最好诠释。

很多父母为孩子好,做了各种事情,动机没错,结果却不好。因为在每一种介入中,我们或许在意的是自己的意见有没有被采纳,自己提供的帮助有没有被接受,却不在意孩子想不想采纳,愿不愿接受。

我们要尊重孩子的心理边界,超越这个心理范围就会侵入孩子的心理边界,从而给孩子和自己的生活带来困扰。

让孩子自由成长,不是撒手不管。自由成长和撒手不管之间少了内控。如何内控,我们要做的还是尊重。

独裁型、纵容型和权威型,这种分类方法是否准确,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是一旦尊重了孩子,承认了孩子也是拥有一定权利的,孩子拥有隐私权、成长权(什么年龄做适当的行为)、选择权、所有权,并尊重孩子的权力,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相处就会非常愉快。

尊重首先就是在乎孩子的感受和意见。

小鹿在万圣节之前的一天,在某处摘得一枚南瓜。南瓜很重,他也不愿意让我们帮他拿,他自己提了一路。回到家后,将南瓜放在自己的后车筐中,再或者挂在车把上,嘴里还会不时念叨着:“我的小南瓜,我的小南瓜。”晚上,我对小鹿说:“万圣节了,让爸爸给你做个南瓜灯吧,用你的小南瓜。”

“行”,小鹿拉长了音,爽快地答应了。他那种高兴劲即使在黑暗中都能感受得非常明显。

第二天,我们下班回来之后,小鹿爸爸就兴冲冲地开始对着小鹿的南瓜开刀。小鹿一看自己的南瓜被开了瓢了,立马大哭起来,比眼睁睁地看着妈妈出门去的时候还要伤心。直到,爸爸将小南瓜用透明胶粘好,这才算完。

我们在动手之前,并没有问小鹿,现在是不是可以做南瓜灯了。虽说他之前答应了可以用他的小南瓜去做灯,但是,孩子对于事情的发展总会估计不足,这并不表示孩子不守信用。这点我们做父母的,需要替孩子考虑到,而不是上纲上线地说教训,说孩子不守信用。

鲁迅对孩子的尊重,也被友人讥诮,说他太溺爱孩子了。于是在鲁迅为海婴写的一道著名的诗《答客诮》,诗云:“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于菟”。意思就是“爱怜孩子,怎么能说就不是大丈夫了呢?兴风狂啸的老虎,也是常常眷恋地回头看他的小老虎的。”

鲁迅那句著名的“俯首甘为儒子牛”,真实的意思是,甘心被孩子当牛或者当大马骑。

鲁迅对孩子的教育是“顺其自然,极力不多给他打击,甚或不愿拂逆他的喜爱,除非在极不能容忍,极不合理的某一程度之内。”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宝宝咪呀健康网

Copyright © 2012-2020 宝宝咪呀健康网 版权所有赣ICP备18009975号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友情链接:
健康养生网
叶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