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行vs. 再试试,小朋友阳光的性格从哪来?(2)

时间:2019-07-21 08:38:00来源:作者:点击:

导读:
扫描关注公众号

我们每天都会说话,语言是我们大脑想法的一种输出形式,但语言同时也在影响和塑造我们的思维模式。一个成天对自己说“我不行”的人,不太可能达成自己的目标。要教孩子为自己注入正能量,心理学家的建议是教他们改变说话的方式,用成长型思维去看待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

学龄前的宝宝,大脑在海绵吸水一样的在吸收信息和模仿大人。家长平时聊天时,经常有意识的用积极的角度去描述一件事,长久下去能创造一种家庭氛围,塑造孩子的思维习惯,让孩子耳濡目染的受益。

夸孩子聪明不如夸努力

有趣的是,僵固性思维的表达不一定都是负面的,一个成天觉得自己特别聪明的孩子,也有形成僵固型思维的危险。因为”聪明“是一种先天能力,过度强调聪明,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成功的原因是聪明。如果有一天失败了,那么自己就”不聪明“了,努力也没用,不如放弃。因此,Carol Dweck在书中建议,如果孩子做成了一件事,赞扬他时,要强调他努力的过程,而不是他先天有什么过人之处。


记得苏宝很小的时候每完成一个简单的任务,比如翻身、独自坐稳、第一次在小木琴上敲出声音,我都会赞扬她好棒!好聪明!后来我看到美国的学者做了一个有趣的研究:他们找了一批1-3岁之间的宝宝,记录母亲和他们之间的互动。其中一些母亲经常赞扬孩子的努力过程(比如:宝宝真有耐心),而另一部分母亲倾向于赞美孩子的先天才智(比如:宝宝你棒呆了)。

五年后,专家们重新采访了这些孩子,发现那些经常被表扬”努力“的孩子,比被表扬”聪明“的孩子,更乐于接受挑战,也更具备成长型思维。美国社会多年来一直推崇正面教育,经常过度赞扬孩子“棒呆”,这些年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这种空洞无物的赞美对孩子没什么好处,也在逐渐引发美国家长们的反思。值得一提的是,要培养成长型思维,可不是夸努力就够了,还要及时帮助孩子找对努力的策略和方向,瞎努力而无法达成目标,只会让孩子沮丧。

当然,方法有没有效果,还要看父母是否能以身作则。成长型思维与其说是教出来的,不如说是示范出来的。假如我们一边在用各种策略教孩子“成长型思维”,但自己遇到一点难事就怨天尤人轻易放弃,那再多方法也没用。这就和成天玩手机的爹妈教不出一个爱看书的孩子,是同样道理。

写到这里,又想起最近刷爆朋友圈的洪荒少女傅园慧,她满满的正能量让人随时能笑出声。接受采访时她说:对我来说,只要比之前的成绩好就够了,因为这就是进步,并不是拿金牌才是最好的。她还说,我不喜欢那种我是最快的感觉,我希望有更多人的人比我快,这样游起来会比较开心。享受努力的过程,对她更重要。也许读完这篇文章的你,也会同意。(全文完)

参考资料来源:

  • Dweck, C. S. (2006). Mindset: 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 New York: Random House

  • Seligman, M. E. P. (2006). Learned optimism: How to change your mind and your life. New York: Vintage Books

  • figur8.net/change-your-words-change-your-mindset/

  • news.stanford.edu/news/2013/february/talking-to-baby-021213.html

  • huffingtonpost.com/entry/growth-mindset_us_565f315de4b072e9d1c455d4

  • khanacademy.org/educator/reference-for-coaches/how-to/a/growth-mindset-lesson-plan

  •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标签

    性格 性格特点

    宝宝咪呀健康网

    Copyright © 2012-2020 宝宝咪呀健康网 版权所有赣ICP备18009975号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友情链接:
    健康养生网
    叶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