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又双叒叕惹你生气了?积极教养专家教你不发火

时间:2019-07-03 07:24:00来源:作者:点击:

导读:
扫描关注公众号
一个故事

小鸿常去邻居小辉家玩,他们俩有时玩得很开心,有时也吵得很厉害,偶尔还发生肢体冲突。有一次,他们俩争抢玩具时,小辉的手臂不小心被桌角划到,流了血,放声大哭,小鸿还争辩是自己先拿到的。小鸿妈妈很生气,打了小鸿两三下,说:「小辉都流血了,你怎么还不讲道理?我们回家!」

小鸿又气又急,也哭了起来,被妈妈拖回了家里。小鸿爸爸问妈妈:「你当时有没有问是怎么发生的?」妈妈说没有,当时自己太急了,不问青红皂白就打了小鸿,她很后悔。

这件事情过后的两三天,小鸿妈妈在路上遇见小辉妈妈了,小鸿妈妈为那天的事情道了歉。小辉妈妈却说:「小孩子在一起玩,哪有不吵架的!我小时候和我哥哥也经常吵,现在我们兄妹俩感情不也挺好的吗?我妈还说,要不是我哥哥小时候经常陪我吵架,练得我伶牙俐齿头头是道,说不定读大学时还进不了校辩论队呢!以后他们只要不动手,争执啊,吵架啊,两次以内都算正常‘协商’,我们不受理‘告状’。」小辉妈妈还热情地邀请小鸿再去他们家玩。

他们俩在一起玩的时候,小辉妈妈又对小鸿妈妈说:「他们玩他们的,你老紧张地盯着看,也帮不上什么忙,我们自己聊自己的,远远地看着,有事他们会过来。」

两位妈妈坐在旁边边喝茶,边聊天,偶尔看看两个孩子,有时还是能听到他们俩互相嚷嚷的声音,但小鸿妈妈心情没那么焦虑了,就算他们真的来「告状」,她也更有耐心了。说来也奇怪,两个妈妈耐心询问和倾听后,似乎孩子们也更容易平静下来,也更能理解妈妈和对方的看法和感受。

妈妈们还观察到,容易引发孩子间争执和冲突的情况是一方有了吸引人的新玩具而且只有一个,这种情况下就容易起争执。于是,两位妈妈和小鸿、小辉一起做了个约定:如果只有一个玩具,不管是谁的,要么就一起玩,要么就由大人暂时保管这件玩具,谁都不能玩。 两个孩子彼此看看,勉强同意了。

不过,到底是孩子,不一会儿就又「抢」起来了,小鸿妈妈说:「我们不是约好了吗?只有一个玩具,如果你们不想办法一起玩,我就只能先收起来了!」孩子们舍不得玩具被「收走」,便又把玩具拿回去,想办法怎么一起玩。慢慢的,他们来「告状」的次数也少了。

这个周末,小鸿想要带刚买的仿真猛犸象去小辉家玩,妈妈有点担心会不会又吵起来,小鸿却说:「不会啦,小辉家里有只剑齿虎,我可以玩他的,他也可以玩我的。」

这天下午,两位妈妈轻松多了,坐在客厅里,喝着茶,聊着「妈妈经」。

客厅的另一边,小鸿和小辉正一起玩着猛犸象和剑齿虎的大战呢。

(感谢王向荣、王向征家长提供背景故事)

积极教养分析

一开始,小鸿妈妈为自己没控制住愤怒的情绪打了孩子几下而懊恼不已,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父母也一定遭遇过这样的「懊恼」。的确,糟糕的情绪会影响我们做出理性决策。但如果父母寄希望于在愤怒爆发的「临界点」来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这很难做到,因为情绪调控其实是一系列的过程(参见延伸阅读),愤怒是最后一个环节。仿佛火已经点着,要马上灭火显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了。

那么,怎么才能防「怒」于「未燃」呢?我们可以先回顾一下故事,梳理一下为什么小鸿妈妈开始很生气,后来渐渐地不那么紧张生气了:

1.「临界点」前控制愤怒,你很难做到

愤怒仿若脱缰之马,很难被生生拉住!诚然,在社会交往和家庭情境中,控制自己的「怒火」很有必要。但大多时候,我们要么难以自控(如文中的小鸿妈妈),要么勉强压制了怒火,可愤怒仍然被生硬的嘴角、比平时更快的语速、紧蹙的眉头和严厉的眼神泄露了秘密。如果不信的话,可以在你「压抑愤怒」的时刻让你的伴侣问问孩子此刻对你的感觉,孩子大多能敏感地察觉你已经愤怒的真相。

既然刻意掩饰愤怒多半无效,那么该怎么做呢?人际沟通专家戈登建议父母使用「我-信息(I-Message)」来表达自身感受。以故事为例,小鸿妈用「我-信息」可以这么表达:

「当我看到小辉在和你争执的过程中手臂被桌角划伤流血的时候(描述看到的事实),我觉得很生气(情绪),因为我想是不是你推他导致的(原因)。」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标签

教育方法 亲子教育

宝宝咪呀健康网

Copyright © 2012-2020 宝宝咪呀健康网 版权所有赣ICP备18009975号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友情链接:
健康养生网
叶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