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家谁都不怕,在学校却乖乖的?这样引导最有效!

时间:2019-08-22 19:18:00来源:作者:点击:

导读:
扫描关注公众号
朋友家的女儿今年6岁,幼儿园大班,小的时候还挺乖巧,这两年脾气变得很怪,在家谁都不怕,乱发脾气。但在学校却是乖乖的,简直就像两个人。真不知道怎么办?学习上考试越难越考得好,越简单越是考得马虎,不用心。

这种情况很多家长都可能遇到:孩子在家里谁都不怕,只要一去学校就乖乖的了。而且只听老师的,只怕老师,只要一提老师,父母的要求都能乖乖地完成。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鲜明的对比?老师们靠什么获得了孩子们的敬畏?背后真正的原因是什么?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

1

第一个原因:老师给孩子立了明确的规矩,而父母没有。

学生们在学校里有哪些规矩呢?这里来一起看下。

这些规矩是必须做到的:

按时到校

衣服整洁

见到老师要问好

课前准备好书、准备好笔

坐姿笔直

低年级的双手还要背在身后

认真听讲

认真做随堂练习

积极举手回答问题

放学后按要求完成作业

······

这些规矩是不能违反的:

上学不能带零食

上学不准带手机

不准说脏话

不准动手打架

上课不能交头接耳

不准传小纸条

不做小动作

不能影响别人听课

不能抄作业

考试不能作弊

······

类似的规矩还有很多很多,要总结和提升一下的话,那就是孩子日常行为规范。

有了这么一套规矩,老师面对班上几十个孩子才不会慌,才能掌控局面,保证一切井井有条。

再反观绝大部分家庭,哪有这么明确的规矩?现在大家都一起回想下,你能清晰明确地说出家里的3条规矩吗?家里有成文的规矩吗?估计很多人1条都说不出来。

2

第二个原因:老师给孩子兑现了明确的奖惩,而父母没有。

光有规矩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仅仅写在纸上的规矩都是空话,只有真正付诸实施的才叫规矩。

在学校里,规矩的实施就是奖惩。

从幼儿园开始,就有让我们又爱又恨的小红花。

表现得更好,除了累积更多小红花,还能升级变成大红花,最后还能拿到那飘着香气的真红花。

这些红花不仅奖励给你,而且最重要的是:昭告全班,让你那小小的虚荣心得到极大满足。

其他一切奖励也都是这朵小红花的升级:表现好可以拿到奖状,可以领到奖品,还可以站在全校学生面前讲自己的光荣事迹。

只要表现好,学校里的规矩一定会兑现。老师不会轻易许诺,只要许诺后一定会兑现。

可反观很多父母呢?很多时候都是轻易许诺、从不兑现。

最小的事:你快点吃饭,吃完这一口就让你看电视。结果,没有。

大点的事:你快点写作业,写完了可以下去玩了。结果,没有。

更大的事:你好好学习,如果考试进步了就给你买IPAD。结果,没有。

这至少带来了两个问题:

其一,很多许诺是不应该的,孩子做一些事是必须的,不应该许诺给奖励。

其二,随便许诺后却不兑现,一点点蚕食了孩子对你的信任和尊重。

日积月累后,你再说什么话,孩子都不会相信了。这一点都不奇怪。

兑现奖励只是一个方面,而兑现惩罚则更为重要。

在学校里,孩子在某方面犯了错,老师会及时对照规矩给出惩罚。

比如,考试敢作弊,会被取消成绩,甚至全校通报批评,最严厉的甚至是没法毕业。

同样来反观父母对孩子,很多规矩下的惩罚措施都是摆设。

孩子没按照求做,哭闹耍赖,只要闹腾得厉害一点,大多数家长都会心软屈服。别说惩罚了,反倒变成孩子要挟父母了。

长此以往,父母口中所谓的规矩,哪还有半毛钱作用?逢人还抱怨:我们给孩子立规矩了呀,可就是不管用啊。真是这样吗?

3

第三个原因:老师给孩子树立了良好的榜样,而父母没有。

老师给孩子们传递的都是积极正面的形象,要求学生做到的事,老师会身先士卒;而父母很多时候却把自己当成了局外人,只要求孩子如何,却从不要求自己。

来看看老师的工作状态。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宝宝咪呀健康网

Copyright © 2012-2020 宝宝咪呀健康网 版权所有赣ICP备18009975号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友情链接:
健康养生网
叶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