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幸福感如何建立?怎么养育一个幸福的孩子?

时间:2019-08-03 22:54:00来源:作者:点击:

导读:
扫描关注公众号

孩子的幸福感如何建立?6岁孩子说“活着一点意思也没有”,这是要吓到父母了?父母怎么养育一个幸福的孩子?

幸福也是我们对孩子最大的心愿,然而,其实孩子的幸福,从他还是妈妈肚子里的小胚芽开始,就已经初具雏形了。

为什么呢?因为幸福最终的归因,就是安全感,而孩子最初的安全感又来源于父母。

因此,如何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不断提升孩子的心理资本,也就成为我们每个父母都需要破解的密码。

今天来跟我们聊聊这个问题。

孩子安全感的建立,从胚胎时期就开始了。

为什么这样说?

美国“9·11事件”一年后,有人找到一些亲历这个事件的一些孕妇,进行了调查研究。

这些孕妇在事件发生后都出现了心理问题,表现出了创伤后应激障碍(性格大变、情感麻木、失眠、逃避会引发创伤回忆的事物、易怒、过度警觉、失忆和易受惊吓,等等)。

研究发现,她们的孩子身上也有相同心理障碍的生物学标志,而且,当时正处于孕晚期的孕妇生下的孩子,表现得尤为明显。

也就是说,这些妈妈把当时的情绪传递给了还在子宫中的孩子。她们的孩子出生后,情绪比一般的孩子更为紧张,心理资本也更低一些。

所以,从备孕开始,妈妈就需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并让自己保持一个稳定的心态。如果妈妈的情绪稳定,孩子也就可以合理地摄入充分的营养,并满足情绪的发展需求。

平稳积极的情绪,对胎儿来说,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精神营养。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做胎教实际上更多的是做给妈妈的。

同样的,孩子出生后到1岁半之前,他的安全感在很大程度上也都是由妈妈是否健康、是否有稳定的情绪决定的。

这个时期,孩子的很多行为能力——坐、爬、走、吃、说话等等,都是一个从没有到逐渐有的过程。

他们是那么的弱小,需要我们全方位的照顾——喂奶,换尿布,看病……否则,他们将无法生存。

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是缺乏的,往往用哭声来表达自己的需求。所以,在他哭的时候,我们需要无条件接纳他的情绪,还要能够判断出他是饿了还是尿了,是需要抱抱,还是需要陪他玩……

如果孩子一哭,我们就焦虑不已,甚至打骂他,那么他就会认为,自己是不可爱的,他的生活环境是不安全的,他们的安全感是很难良好建立的。

所以,想要孩子成为一个有安全感的人,一个幸福的人,那么从胎儿期到一岁半,请稳定自己的情绪,并无条件地爱和呵护他。

很多妈妈问我:

“我的孩子(2岁左右)动不动就打我,脾气特别大,他长大后会不会家暴?”

其实,这个跟家暴半毛钱的关系都没有。如果父母双方都没有家暴,那么基本上孩子也学不会家暴。

他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表现,主是要想表达自己的反抗——我不再需要你的包办和替代了。

比如,一个2岁左右的小朋友,他努力要挣脱妈妈的怀抱,想去玩路边的沙子,可妈妈却不放手,非要抱着他去看前面的小花。

这个时候,妈妈抱得越紧,孩子就越要用力挣脱。他可能还会打你,咬你,抓你,甚至还会有很暴躁的脾气。

为什么呢?因为妈妈这么做已经破坏了孩子的安全感。

我们说,当孩子已经有能力(这个孩子已经会走,有行为能力了)去探索世界的时候,他除了需要一个稳定的抚养环境,需要妈妈有稳定的情绪,还需要从自己的尝试中的去获取掌控生活的安全感。

这时,给予他们安全感的方式,就不再是全方位的照料和爱护,而是放开他的活动半径——在保护孩子安全的情况下,尽量让他多探索。

否则,你就会发现,孩子突然变得叛逆、不听话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人生第一次叛逆”(1.5-3岁左右)。

前天,我跟女儿在我家小区的花园玩,一个5岁左右的小弟弟走过来和我女儿打招呼,问:“你在看什么书呀”“你在哪里上学呀”……

我女儿就跟我说:你看,这么小就是一个“撩妹小高手”了。

其实,谈不上什么“撩妹”,只是说明他有了社交的需求和能力。

你会发现,3-6岁年龄段的孩子,经常会说,“我是熊大”,“我是奥特曼”,“我是白雪公主”……他们经常沉浸在一种角色扮演的游戏当中。

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已经具备了角色认知的能力,并且对规则和社交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所以,这个时候,我们除了放开孩子的活动半径,还要:

  • 引导他的社交,让他在游戏规则当中,学会礼貌、礼仪;

  • 引导他在角色认知里,培养起责任感、语言能力、行动能力;

  • 并且进一步培养他的生存能力,包括他做家务的能力。

  •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宝宝咪呀健康网

    Copyright © 2012-2020 宝宝咪呀健康网 版权所有赣ICP备18009975号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友情链接:
    健康养生网
    叶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