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知道,快乐不仅仅只有一种~

时间:2019-08-15 18:21:00来源:作者:点击:

导读:
扫描关注公众号

闺女上幼儿园的时候,喜欢一种玩具婴儿推车。她很幸福地期盼了一段时间之后,欢天喜地买到了。她美滋滋地推了几天,有时早晨还推去幼儿园招摇一圈。不过,渐渐地,更多的时间,她的小车开始停在她的“停车位”上。有一天,我问她:“你不喜欢那个小车了吗?”

她说:“喜欢啊!”她边喝水边想了一会儿,然后问我,“妈妈,为什么买玩具之前特别高兴,可买了之后感觉也就那样,还有点失望?”

我说:“这可是个很大的问题啊,我来好好给你讲一讲吧。我觉得,人有四种快乐,你想知道哪四种吗?”

“想知道。”

“第一种是舒适愉悦。

比如,吃饱了就心满意足;天热时走到树荫下,就凉快了……小婴儿就是在享受这种快乐。他只要吃饱睡足,身上没有不舒服的地方,他就很开心。

第二种是欲望的满足。

比如,你想买一个什么玩具零食,满足了,就很开心。

第三种是做事投入享受。

一个人做事,很投入,很享受做事的过程,并且对自己的能力感到满意。比如,你做手工就是这样,做的时候别的事情都忘了,做完之后很有成就感。

第四种是做有意义、有价值的事。

比如,我们把旧衣服给山区的孩子寄去,我们知道这能帮助他们,我们心里就感到很快乐。”

“嗯……”

“我告诉你为什么你觉得买到了,就不那么高兴了。那是因为,第二种快乐的特点就是这样的,这种快乐比较容易得到,但是持续时间也比较短,很快就会消失。第三种和第四种快乐,就可以延续更长的时间。”

“那它们的缺点是什么?”闺女问。

我真不知道她究竟听懂多少!

“嗯,第三种做事投入享受,缺点是你要付出辛苦去做事,有时你要认真地学,不断练习,失败了再尝试,才能够做好。第四种的缺点是,有时候你想不起来去做,因为我们总在忙着寻找第二种快乐,我们一直在忙着满足各种欲望,都顾不上别的事了。你知道吗?很多大人都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们只知道前两种快乐,他们买了很贵的东西,然后发现很快就不快乐了,于是又去买更贵的东西……”

讲到这,我顺手拿起她喜欢的万花筒,把它拿在手里转起来:“你看,我们的快乐就像这个万花筒一样,你如果不转,只盯着一个地方看,就不好玩了。你要享受一下第一种,舒适愉悦;然后转一转,满足一下欲望;然后再转一转,做一件自己拿手的事情;然后再转一转,帮助一下别人……这样变换转动,你就会总是感觉很快乐了!”

她抢过万花筒,拿着边转边看。

之后的一天,我们上完钢琴课,她感到很充实很开心。回家路上,我们进一个小店买儿童浴液,她顺便挑了一个漂亮的贴画。继续向前走,她觉得热,我从包里拿出扇子,她边走边扇,感觉好多了。到了小区门口,她一定要亲自刷卡开门,然后坚持要扶着大门,好让后面的人通过。等这一拨人都进去了,她才松手,蹦蹦跳跳地往家走。

看着她开心的样子,我掰手指给她总结说:“哈哈,这么一会儿,我们四种快乐都有了对不对!学琴是第三种,买贴画是第二种,扇扇子是第一种,帮人扶门是第四种!”她开心地说:“对!”然后我开始想,我自己的万花筒该怎样转一转呢?

输入

要孩子主动做“好事”,

就别让他以为这是“坏事”

目前从事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专家很多,不同心理学家有各自侧重的研究领域。其中,开创积极心理学比较有影响的马丁·塞利格曼经过研究总结出有五个因素决定一个人的幸福程度:积极情绪和愉悦,投入做事时的酣畅感或叫“心流”体验,良好的人际关系,成就(当然每人定义不同),有意义的人生目标。

我这里和孩子说有四种快乐,当然也可以说五种,加上人际关系。但因为是对孩子讲,越简单就越便于理解。另外我还把做事投入和成就也放在一起了,因为对孩子来说,外在的成就没有多大意义,重要的是他自己完成一件事情时的成就感,而这种成就感和做事时的投入享受常常是连在一起的。

很久以来,有学者对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有异议。我的理解是,在平均值以下的状态时,或者说在很初级生存状态时,人的确是对各种满足有层次之分的:先要满足安全感,之后逐渐升级,最终到体现个人价值等。但是,对于有基本生活保障的普通人,在生活中具体的每一天,我们怎样能让自己的生活锦上添花,增强幸福感呢?或许我们要采取“万花筒策略”。这也就是说,我们要对各种满足、各种快乐,轮流实现。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宝宝咪呀健康网

Copyright © 2012-2020 宝宝咪呀健康网 版权所有赣ICP备18009975号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友情链接:
健康养生网
叶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