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真懂教育的父母?

时间:2019-08-03 10:43:00来源:作者:点击:

导读:
扫描关注公众号

我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个母亲:

每当孩子厌烦的时候,她总是想尽办法,又是好言相劝,又是物质奖励,把她以为的“全部的爱”强加在他身上。直到有一天,她发现,物质已不再有吸引力,而且孩子开始极力地避开她、顶撞她。孩子控诉说“学习”无情地拉开了亲情的距离。她说她也想当“慈母”,事实上,孩子却觉得她是个“暴母”。

我相信所有父母对孩子的爱,只是有些父母,并不懂得如何更好的去爱。

教育的真谛之一:耐心引导并以身作则,而不是发泄情绪来控制他人。

在很多家庭中,一个常见的现象就是:当孩子的表现没有达到父母的期待,或者是孩子的行为违背了父母的意愿,父母往往很难忍受这种失控状态而刮起的情绪风暴,他们对待孩子的普遍方式大致如下:

要么以强势的姿态给与孩子威胁和恐吓,“你再不听话,就不准吃午饭”、“你再不完成作业,周六不准出去玩”…不是直接爽快的谩骂,就是开打。“你还哭,我让你哭”,“让你不听话,真是没用的东西”…..

那么最后的结果很可能就是:孩子确实被你吓到了,打怕了,但内心的恐惧和不满会慢慢发酵,并催生着愤怒和暴力的种子,对孩子今后的心理发展和社会化成长十分不利。或者孩子直接对抗,以其他任何能够表达其自由意志的行为来进行暗中反击。这样的结果自然是两败俱伤,亲子关系严重受损。

作为父母的家长自身性格的不成熟、以及作为成年人对自己情绪心智的不了解、还有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对孩子教育的无知,这些都是伤害孩子利器。

如果你极懂教育,你不会恼羞成怒,而是耐心的观察和了解孩子;

如果你极懂教育,你不会大吼大叫,而是放下自我的独裁和控制欲;如果你极懂教育,你不会歇斯底里,而是以身作则的管理好自己情绪。

教育的真谛之二:能看到孩子任何行为的积极面,而不是只是表面的缺陷

孩子在从出生到成长成人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会犯无数个的错误,会经历无数次的失败,当然也会出现无法预料的各种行为问题,也许是先天的遗传基因所致,也许是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但也许更多的是缺乏智慧的不恰当的教育方式所致。

很多父母,孩子的一个无心的小错误,可能在他们眼中就成了一件了不得的大事;孩子的一次小小的失败,在他们看来意味着无法饶恕的耻辱和无法磨灭的罪恶;孩子的一些稍微出格的行为,在他们看来也会成为一个上升到道德层面的严厉批判对象。

孩子不小心摔碎了一个茶杯——“你怎么这么笨手笨脚!”“你总是什么事情都干不好!”

孩子在家里刚换完的壁纸上随便画——“谁让你在这上面乱画的,太不懂事了!”“你这孩子怎么一点卫生观念都没有,成天给我捣乱!”

这些其实都是家长用成年人固化的道德教条,来看待孩子的行为表现。没有看到孩子自发的生命活力,也没有看到孩子外在行为背后表达创意的内在需要。因此,任何不符合自己个人道德评判标准的行为,都是问题行为,都是需要批评和纠正的对象。

那么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家长和孩子之间缺乏平等的沟通和对话,缺乏对孩子的真诚的尊重和理解。

家长经常关注的很可能是自己的虚荣心的满足,而不是孩子内心真正的成长需要。

家长缺乏积极的视野和忘失了天真的童心,因此无法看到孩子行为中的积极面,不能体会“问题行为”下的非凡创造力。

如果你极懂教育,你不会只看到孩子的缺点、不足和不受控。你会从孩子的淘气中看到他蓬勃的创造力;从孩子的逆反中看到他自由的意志;从孩子的不听话中看到他的自主和创新。

教育的真谛之三:能坚守正确的教育目标,而不是盲信权威和自以为是

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成长的初期承担着非常重要的教育作用。很多家长要么是对我们的教育目标认识不清,要么是忘掉了教育的初衷,要么是搞错了方法与手段,最终伤害了孩子的健康、耽误他们的人生,同时也让自己背上了内疚和自责的重担。家长应该认识到:

教育不只是为了完成固定化作业和流程化的毕业。我们不是要培养出没有自由思想和独立人格的机器,而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是要成就人的健康心智释放人的创造天性。教育也不只是为了考高分上名牌高校从而高人一等。我们要培养的不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是德才兼备的生命建设者,社会正能量的传播者,世界优秀文明的传承者。健全的人格和利他的情怀才是教育的根本。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标签

亲子教育 教育反思

宝宝咪呀健康网

Copyright © 2012-2020 宝宝咪呀健康网 版权所有赣ICP备18009975号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友情链接:
健康养生网
叶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