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孩子发生争执,你该批评谁?

时间:2019-08-11 19:29:00来源:作者:点击:

导读:
扫描关注公众号
小鸿5岁,表弟东东4岁,两个小朋友总爱一起玩,有时很开心,有时也会起争执。


一天下午,妈妈正在屋内收拾,听到外公的喊声从窗外飘进来:「小鸿,怎么又抢东东玩具了,当哥哥的要让弟弟!」

「不让不让,是我的!」小鸿声音也不小。

1. 了解情况,哭的孩子不一定有理

妈妈赶紧从房间里出来,走到小鸿面前蹲下身,看到他生气还带着点委屈。

妈妈问:「小鸿,外公说你又抢东东的玩具了。告诉我是怎么回事?」

小鸿瘪着嘴说:「是东东拿了我的小叉车,不肯还给我。为什么外公总要我让着弟弟!」

妈妈:「你刚才不是答应借小叉车给他玩吗?为什么又要拿回来?」

小鸿:「因为他已经玩了很长时间了。」

积极教养解析:

首先需要了解孩子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其实孩子的事也难断。
哭的孩子不一定吃亏,抢东西的孩子也未必一开始就无理。传统中国社会多要求「大的要让小的」,但这可能让小的孩子习惯于被特殊照顾的优越感,也会让大的孩子感到委屈和不公平,不是好的处理办法。

2. 帮助孩子体察自己情绪和对方情绪

妈妈:「你那样抢,你觉得东东会有什么感觉?」

小鸿:「很生气,但我不在乎,因为小叉车是我的。」

妈妈:「你抢小车的时候,东东做了什么?」

小鸿:「他推我!」

妈妈:「那你有什么感觉?」

小鸿:「生气。」

妈妈:「还有什么感觉?」

小鸿:「还有点委屈。」

积极教养解析:

孩子们「争抢」玩具的时候,父母通常会制止孩子:「不要和弟弟抢」「快和弟弟说对不起」。运用成人的权威或许能暂时控制孩子的行为,但孩子还是意识不到问题出在哪儿,也无法排解和抒发情绪。父母需要引导当孩子能够体会到别人的情绪,也体察自己的情绪。这一步非常重要,当孩子能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绪,情绪才会平复而不是被压抑,接下来才能够更好地思考。

建议父母平时和孩子做些情绪词汇的练习,试着使用高兴、生气、沮丧、骄傲等词汇。大人可以先示范,说「一件有趣的事……」,再说「让你难过或沮丧的事」。比如,「爸爸今天开会时发现忘了带资料,感觉很沮丧,你呢?」这样父母可以了解到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心理世界,也可以帮助孩子练习情绪表达、体察他人的感受。

也可以借用图画书或动画片和孩子做练习,鼓励他表达情感。比如看《托马斯小火车》时,可以问:「摄影师给大家拍集体照时,旁边的小火车突然跑上来,挡住了托马斯的脸,如果你是托马斯,那时会有什么感觉?」

另外,要让孩子学会预估行为的后果。孩子往往追求短期利益(把车抢回来),对将来的事态演变预估不足。其实孩子也不希望因为争抢而失去小伙伴,更不想因为抢东西而被父母批评。父母可以让孩子「预估」每种行为可能导致的后果(「东东推我」)以及他人的反应(「生气」)。让孩子自愿避免争执升级。

3. 鼓励孩子思考解决方案

妈妈:「你生气和委屈,东东也生气,而且他推了你。你能想一个你们俩都不生气的方式的拿回玩具吗?」

小鸿:「告诉你,让你帮我要回来。」

妈妈:「这是一种方法,还有其他方法吗?」

小鸿:「我可以请他给我。」

妈妈:「那样的话可能会发生什么呢。」

小鸿:「他会说不。」

妈妈:「他可能会说不。那你还能想到什么别的办法拿回玩具呢?」

小鸿:「我可以让他玩我的红色小赛车。」

积极教养解析:

用头脑风暴的方式,让孩子尽可能多想出一些解决方案。每个孩子有自己行为模式,比如攻击倾向强的孩子惯于用武力来解决问题,怯弱的孩子往往通过退缩来回避问题。推动孩子们思考更多不同的策略可以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找到更优的解决之道。

在这一阶段,父母要特别注意,无论孩子说出何种方案,都应暂时「接受下来」、不做过多评价,鼓励孩子产生更多的方案。比如小鸿想出的第一个方法是「告诉妈妈,让妈妈帮我要回来」,小鸿妈妈虽未必赞同,也先接受下来。

  • 如果听到不合适的马上批评「这怎么行?!」孩子就不愿意再想了。

  •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标签

    教育方法 情绪控制

    宝宝咪呀健康网

    Copyright © 2012-2020 宝宝咪呀健康网 版权所有赣ICP备18009975号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友情链接:
    健康养生网
    叶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