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起“爱的棍棒”,留下的是两代人的痛!(2)

时间:2019-08-23 14:41:00来源:作者:点击:

导读:
扫描关注公众号

第四级是剥夺吃饭的权利。这主要是因为她小时候吃饭习惯不好,喜欢在饭桌上边玩边吃,于是父母便会告诉她,这碗饭需要在多长时间吃完,时间一到,父母就会把饭菜全部撤走。饭菜撤走后,她也会大哭大闹,但不予理会。


  • 有一部英国电影,名叫《男保姆》,讲的是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中有三四个孩子特别顽劣,父母拿孩子一点办法都没有,就请了一个男保姆。男保姆首先从吃饭上解决孩子的问题,他规定一餐饭必须在半个小时之内全部吃完,吃不完就全部撤走。结果第一次用餐时,最小的男孩在吃饭时不断把菜、面糊等东西舀到别人碗里,男保姆二话没说,直接把小男孩的碗端起来,一把扣在他脑袋上。全场的人都惊呆了,但因为男保姆之前跟家长有过约法三章,在他教育孩子时,父母不要插手,所以孩子的父母也只能惊讶地在旁边看着。

    第二餐之后,小男孩再也不敢犯这类错误。

    这当然是一种为了追求视觉效果的夸张演绎,但其中蕴含的道理却是对的。孩子的坏习惯在刚开始形成时,他自己并不知道那是个坏习惯,比如这个小男孩,他也许会从把菜和面糊舀到别人碗里的过程中体会到某种乐趣,因为他能让别人感到难受、窘迫,他会从这种恶作剧中获得满足感。但如果没有及时制止,他的这种坏习惯很快就会形成。

    为了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杜绝坏习惯,明确的惩罚制度很有必要。对儿童的惩罚与教育,可以采取登记管理的原则,分成七个等级:提醒、批评、冷落、斥责、剥夺、禁闭、罚打等。父母首先要对儿童成长过程出现的各种问题始终保持高度的敏感,要随机指点,随处引导,重要的是,要在孩子“第一次”犯错时就能给予他正确的教育。抓住了“起始处”,也就能避免孩子走上错误的成长之路。

  • 提醒:当孩子出现小的差错与混乱时,比如吃饭时嘴里含着饭菜说话。

  • 批评:比如孩子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父母除了制止之外,还应该提出正面教育。

  • 冷漠:比如孩子因为没有达到某个目的乱发脾气时,父母适当地采取冷漠态度往往比正面教育更有效果。

  • 斥责:孩子惹出较大麻烦时,比如晚上不睡觉偷偷打电话或上网与同学聊天。这种情况第一次出现时,父母应该予以斥责。

  • 剥夺:如果晚上不睡觉打电话与同学聊天这样的情况多次出现,父母就应该剥夺他原有的某些权利。

  • 禁闭:孩子出现较大错误,多次教育无效时,可采取关禁闭的方式进行惩罚。

  • 罚打:“打孩子”确实只能作为一个需要特别谨慎运用的选项,只有当出现诸如涉及自己与他人生命安全等极为严重的问题时,父母才能考虑使用,而且只限于打手掌。

  • 惩罚教育要适可而止

    最后还需要特别强调一下,惩罚一定要适可而止,如果父母不能把握好惩罚的度,可能反而会给孩子造成大的伤害,并且也会给父母自己带来伤害。

    在影视剧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节:家长(经常以母亲为多)一边拿着棍棒严厉地体罚孩子,一边哭着对孩子说:孩子,我也不想打你,打在你身上,疼在我身上,但是,我又不能不打啊!说着说着,挨打的和打人的一般都会泪流满面。

    确实,惩罚,尤其是过于严厉地对孩子进行惩罚,对父母本身也是一种伤害。大多父母在打过孩子之后都会陷入懊恼或悔恨之中,往往会让父母想到自己教育的无能与无力,而且打骂孩子之后整个家庭的氛围免不了会遭受破坏,这种情况还很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

    有位作家朋友说,他读小学时常常被父母打,有一次被母亲打得太痛了,他就在反抗时说了一句:“你为什么生了我又要这样打我?”没想到母亲听了这话当场号啕大哭。这位朋友说,直到今天想起这个场景,他还是会不由自主地眼眶湿润。

    因此,对父母而言,掌控住自己的情绪不让它失控,在孩子犯错时不狂怒,不轻易选择体罚,特别是重罚,实在也是对自己和孩子的一种保护。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标签

    教育反思

    宝宝咪呀健康网

    Copyright © 2012-2020 宝宝咪呀健康网 版权所有赣ICP备18009975号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友情链接:
    健康养生网
    叶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