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明白了:比穷养更可怕的是穷养思维

时间:2019-08-13 09:14:00来源:作者:点击:

导读: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讲一段亲身经历:

十三岁那年,我开始了人生的第一段苦难——由于当时社会环境,每个家庭都必须要生一个儿子,妈妈怀孕六个月的时候,带着妹妹去了爸爸打工的城市。

在那个偏远农村,一座山底的一个大房子里,有一个小姑娘,就是我,开始了寄居生活。

空荡荡的大房子,把物品归类,并且把自己的物品整理妥当,准备去大姑家。

记得当时的我,边整理东西,边流眼泪。我想妈妈,但是不能说,因为没有人听。我要带着身边的大黄狗去开始新的生活。

在寄居的日子里,慢慢的知道了钱来得非常不容易,弟弟出生要花很多钱,弟弟上户口要花很多钱,爸妈弟弟妹妹生活要花很多钱,所以我必须很节约很节约。

对于那个年纪的我来说,一百都是一个很多的数字。每个月我只要求10块钱的生活费,不敢像同学那样晚上,自习完了的时候给自己加一个餐。

平时羡慕的看着别人吃,遇到上完晚自习很饿,也舍不得买一个5毛钱面包或者5毛钱的泡面。

心里觉得,买东西吃就是乱花钱,除非是笔坏了,作业本没有了,才把钱拿出来。

奶奶那一辈有一句名言:生活就是穿着不冷,吃着不饿。而我,真的把这句话融入了生活。亲戚们送来的衣服,只要没有破,不管是中老年还是妇女款,我都不介意。

以致我的审美观,完全错位了——二十岁的年纪买适合十五六岁的衣服,十五六岁的年纪穿成一个大妈。

穿着不会搭配是我这个年纪的苦恼,花了钱,却换不来舒心。

每一次花钱,或是拿着钱,首先想的是怎样省钱,而不是怎样开心的花,有时候多花了一块钱或是买东西没有讨价还价就觉得惶恐不安。

责备自己怎么花了冤枉钱。

买买买带来的不是快感,而是罪恶感。

潜意识的这样省钱思维,一直陪伴到我儿子出生——买东西不是买合适的,而是买便宜的。常常会给孩子买大一号的衣服,或是过季打折的商品。

冬天买夏天的,夏天买冬天的。

但是真的省钱了吗?

当然省了,只是付出的代价是:第一年穿太大,第二年穿太旧,孩子可爱的前两年,一点形象都没有。

之前看过一篇报道:

有的父母为了孩子明白生活不容易,让孩子在生活中养成勤俭节约的作风,告诉孩子家里很穷,结果孩子和我一样,在大人眼中,很懂事,也很勤快,但是花钱却得不到快乐,不会享受生活。

穷不可怕,可怕的是用穷的思维对孩子进行教育、同化。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穷”这个字眼一旦在心里根深蒂固,它的影响不会是一时的,很可能就是一生,若要摆脱这个影响,孩子必然会经历一段非常痛苦的挣扎,才能翻身。

记得小时候我要买鞋,一些长辈都会建议买大一码的。因为当时人小,他们认为孩子个子还会长,脚也还会长,买小了过几天就穿不了,确实很浪费。

但实际是,鞋子破了,脚都没有长鞋子那么大。

你知道吗?鞋子大一码,天晴就还好,一到下雨,泥泞路,鞋走一步掉一次,非常的难穿,也非常的难堪。

如果遇到夏天,光着脚丫,就能解决,但是冬天,到最后都是哭着把路走完。

“穷”让我觉得自己的家岌岌可危,甚至还变得极度的自卑。当亲戚当着我的面说起我的家庭的时候,我恨不得地上有一个裂缝,让我钻进去。

得承认,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但是里面有很多无可奈何。它是孩子牺牲童年,牺牲纯真,牺牲心智换来的非正常的成熟懂事。

这懂事面有着内心的自卑,也有对生活的无可奈何。

年初时看《人民的名义》:

任命国家某部委项目处长赵德汉,他清楚地记得自己受贿金额——两亿三千九百九十九万五千四百元。

在红花花的人民币面前,他说:我一分钱都没有花,我们家祖祖辈辈都是农民,穷怕了。

其实“穷怕了”这三个字,也是很多年前刻在我骨子里面的真实体验。

父母,自己穷,所以孩子也无法幸免的被拉进穷的深渊,对穷的刻骨铭心,掩盖了美好和知足。

最可怕的是父母自己一面穷得心安理得,一面扼杀孩子对美的东西的幻想。

国学大师南怀瑾老先生曾说过:在艰苦中成长成功之人,经常由于心理的阴影,会致使变态的偏差。这类偏差,便是对社会对人们始终有一种敌视的敌意,不相信任何一个人,更不同情任何一个人。爱钱如命的悭吝,还是心理变态上的次要现象。

相反的,有器度有见识的人,他固然从艰苦困难中成长,反而更具有同情心和慷慨好义的胸怀怀抱。由于他知道人生,知道世情的甘苦。

我对心理的阴影的理解,就是父母引导孩子金钱观的时候把贫穷思维灌输到孩子的灵魂里,压得孩子无法翻身。

物质上穷,是事实,我们无可厚非。但是把对贫穷恐惧感融入孩子的灵魂里,那就是精神屠杀。

因为这种穷的思维,可能会让孩子抓紧的都只是看起来庞大,本质上却无关紧要的东西——遗失却是无从弥补的部分,因为它形态微小,甚至本身就更不可见——因金钱而失去的快乐。

梁再冰记录母亲林微因,她说:

我们的生活条件比在昆明时更差了。两间陋室低矮、阴暗、潮湿,竹篾抹泥为墙,顶上席棚是蛇鼠经常出没的地方,床上又常出现成群结队的臭虫,没有自来水和电灯,煤油也须节约使用,夜间只能靠一两盏菜油灯照明。

食品越来越贵,父亲在工作之余不得不学习蒸馒头、煮饭、做菜、腌菜和用橘皮做果酱等等。家中实在无钱可用时,父亲只得到宜宾委托商行去当卖衣物,把派克钢笔、手表等“贵重物品”都“吃”掉了。父亲还常开玩笑地说:把这只表“红烧”了吧!这件衣服可以“清炖”吗?

尽管贫病交加,挫折一个接一个,但父母亲并不悲观气馁,父亲尤其乐观开朗。生活愈是清苦,父亲愈相信那“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的日子即将到来。他从来不愁眉苦脸,仍在梦想着战争结束后到全国各地再去考察。

我悟出一个道理:高级的父母面对物质贫乏的时候,会保护好孩子对未来的美好向往;反之,低级的父母直接扼杀孩子的幻想。

富兰克林说:早熟的人凋枯得也早。很多被贫穷思维缠身的孩子,在长大以后,如果自身力量不够强大,最终会继续把这种思维传递给下一代。

家庭成员之间会因为多用一滴水,多用一度电,争吵;会因为买东西,没有讨价还价,耿耿于怀。

教育的本身是一件和穷富没有关系的事。不管自己多穷,一定要让孩子看到未来的美好,让孩子向往未来的美好。

不富足,也能给孩子一个快乐的成长机会。

贫穷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用贫穷的思维对孩子进行绑架。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宝宝咪呀健康网

Copyright © 2012-2020 宝宝咪呀健康网 版权所有赣ICP备18009975号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友情链接:
健康养生网
叶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