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引领孩子走向富足的人生?

时间:2019-08-13 13:19:00来源:作者:点击:

导读:
扫描关注公众号

我的一位多年不见的老朋友突然给我打来电话。他看到了我写的一些文章,非常感兴趣。出于对我的信赖,他跟我谈了很多他的困惑。他讲自己一再地经历各种逆境,无论是情感上还是工作上。他的困惑是,他同意我说的很多观点,他也想那样去做。可是,当一个人似乎永远地陷入逆境之中时,他哪来的自拔的力量?他很想改变自己,扭转局面,但就是感觉没有这个气力。

我先讲了一些我从书上学到的话,比如:每一个逆境都是一个包装得很差的礼物,我们要从中学到东西,得到提高;比如:你还没有跌到最低谷,等你真的触到底时,你就有了力量,不仅是自拔,简直是再生,等等。最后,我说,我能想到的最有用的做法,就是建议你去做一些志愿者工作。帮助他人会给你无穷的力量。没准,你还能在那遇到合适的女朋友呢。

我为自己的这个建议颇感自豪,因为如果是我,我真的会那样去做的。

通常我们认为去做志愿者的是些什么样的人?一定是家庭稳定、事业有成、精力充沛、有足够的富余时间可以支配的人?其实如果我们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我们就会发现,除了成功人士,更多的是那些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普通人。

而在我看来,最最需要这样的帮助别人的机会的,倒不是生活安稳的人,而是身陷逆境的人。因为帮助他人将给这些在逆境中挣扎的人带来力量的源泉。

甘地有一句名言指明了其中的道理:“找到真我的最佳途径就是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丢掉自我。”

我希望当我的朋友真的投身于帮助他人的事情中,他会发现工作上的失意、女朋友的离去都变得不那么重要了,自己的那些巨大的烦恼竟然变得有点小题大做。并且,他会重新发现自己的价值,并由此感受到新的力量。他甚至能暂时忘掉了自我,虽然他没有去尝试打坐冥想、禅修、闭关等等事情。

不知什么原因,为他人付出的美德,往往真的是残留在处于生活最底层的人群中。在我的生活中,就有很多生活在底层的弱势的人,反倒是比生活优越的人更有付出精神。

我有一个远房的姨,领着最低退休金,还要供养两个难以糊口的儿子,可以说生活在温饱线上。但她常常是那么热心地为周围的人付出。春天,她去野地里挖好多野菜,然后骑自行车满沈阳跑,给亲友们挨家挨户去送;端午节,她包了各种花样好几十个粽子,送给大家;平时,她时常做各种小咸菜,给我们带来品尝。她如果有空坐下来讲她自己的家事,常常让我们听得想哭,真苦啊!但是她很少去讲,一进门,总是显得那么乐观。

照顾我爸妈的保姆家里也很苦。过年回农村,她发现虽然丈夫也在家,但自己的被褥居然被老鼠吃了!回来时,她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农村的猪肉和鸡蛋。她也非常乐观,还是村里二人转戏班子里的演员!我身边的同龄人里也有很多这样的人。

或许是他们已经学会了从付出中赢得尊严、汲取生活的力量与勇气,或许仅仅是因为他们更淳朴,付出的美德没有被功利心所抹杀。

有意无意之间,他们实践了老子所说的道理:“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圣人没有保留,尽量帮助别人,自己反而更充足;尽量给予别人,自己反而更富足。

还是有许多人在内心里是愿意去帮助他人的,只是由于我们整个社会还缺乏这种氛围,人们常常不知从何做起。

在国外时,常听说中彩票的人抱怨慈善机构的信像雪片一样多,塞满了邮箱。而我们如果不是上网去查找,谁能说出几个慈善机构的名称?很多人想把自己的旧衣物送给生活困难的人,却找不到途径。现在的小孩用品家家都买新的,多大的浪费啊!我女儿的小衣服和其他用品也攒了一些,要想把这些东西送给真正需要的人,好像得花费一番精力。

不过,抱怨没有用。慈善氛围全在于我们自己去创造,需求决定市场。关键是,我们不要再觉得做慈善是富人和名人的事情,我们要推崇平民慈善、全民慈善,慈善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

我们不必去非洲,中国的贫困人口数量可观。我们也不必等到大规模的自然灾害,生活中时刻都有让你付出的机会。我们对他人的每一次由衷的谦让、赞美、感激、宽容、帮助,都是一次小小的慈善之举,都是一种付出。

而对于我们的孩子,我们所能进行的最好的教育大概就是让孩子学会付出,时刻具有帮助他人的意识。如果我们的孩子能够少一些私欲、少一分计较,那么他的心胸就更宽阔一些。当他看到自己给他人、给世界带来的好的变化时,他会收获更多的自尊和自信,会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会成为一个更强大有力的人。

付出甚至会使人更健康长寿!心理学家保罗.维克自上世纪二十年代开始,历时数十年,跟踪采访数百人,得出这样的权威结论:一个人如果从高中时代开始就学会付出,那么在他后半生的时间里,他的身体和心理都会更加健康。

我们可以为孩子做些什么呢?

  • 我们给他零花钱的同时,还要帮孩子把零花钱拨出一小部分,捐给慈善机构;

  • 每次带孩子买新物品时,别忘了,带他去把不用的旧衣物和用品捐给需要的人;

  • 与其带孩子去老师家送礼,不如领孩子去养老院和孤儿院参观、献爱心;

  •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宝宝咪呀健康网

    Copyright © 2012-2020 宝宝咪呀健康网 版权所有赣ICP备18009975号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友情链接:
    健康养生网
    叶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