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打人?5招教你转移他的暴力意识

时间:2019-08-21 22:40:00来源:作者:点击:

导读:
扫描关注公众号

「我打你!」「我踢你!」

当我们家也出现这种暴力字词,尤其出自不到叁岁的皮皮口中,我们心生警惕,也积极寻找解决方法。

皮皮在满两岁四个多月时,口中竟然出现了「打」、「杀」之词。儘管知道这是儿童社会化成长可能经歷的过程,哺乳类小动物就经常透过打闹的游戏,学习捕捉猎物与决定将来谁当老大。

但我们毕竟是人,社会已然进化,不再需要靠这种方式学习狩猎与避免被猎。我们诚然希望小孩自信与勇气,但过分的暴力却也听得我们大人们心惊胆跳,更何况这个社会已经充斥着肢体和语言的暴力了,实在很需要和解的气氛。和谐,社会才会更进步。

引发暴力的意识情境,消除!

几经讨论,决定用「消去法」把皮皮周边可能引发暴力意识的情境、物品一一除去。

1.让负面书报完全在皮皮眼前绝迹

过去疏忽了宝宝的学习力,有些腥羶、耸动的画面不知不觉让他瞄到,这一瞄,可能引发危机。

因此,我把这类书报杂誌放在房间自己看(由于工作的缘故,我需要了解社会最新脉动,不能完全不接触),客厅摆的则都是他的绘本书。

2.不在皮皮面前看电视新闻

尤其有些重复的负面新闻实在不宜灌注到宝宝的脑海裡,只让他看幼幼台或是动物频道等。

3.不再随意出手打小孩

老实说,我们家最早也不是不打、不骂小孩的。过去,当皮皮把玩具从箱子裡倒得满地,或是拿积木丢向皮弟,不免被身旁的大人出手「啪」下去制止,或是大声的吆喝。「以暴制暴」的结果,反而出现了反效果,皮皮不仅学会了说:「我打你」,还真的出手就打,这让大家头痛不已。

如今,游戏规则订定清楚,大人又不出手打小孩,负面的示範已经消除,皮皮的习惯已经有很大的改善。

4.净化同侪间的暴力语词

有一天,我带着皮皮到小公园玩,有个小男孩正在玩熘滑梯,皮皮很高兴地急奔而去,一边喊着:「我也要熘滑梯。」

没想到那个约叁岁的小男孩连讲了好几次的「我灭掉你」(可能从卡通影片学来的),皮皮不懂这句话的意思,但是觉得有趣也学得很快,马上跟着说:「我灭掉你。」

在一旁的我立刻对小男孩说:「小朋友,大家相亲相爱一起玩哦!」也教皮皮:「这个句子不好听,我们不说,我们来说:『一起玩好吗?』」

这就是很多父母的苦恼,再怎么躲,也不可能完全躲掉负面的刺激。

针对这点,我请教了媳妇,皮妈很明理地说:「我们不可能把皮皮保护得乾乾净净,但是我们可以教他如何分辨哪些话可以说、哪些话不宜说。」我觉得这个说法也有道理,只有尽力而为了。

5.改变暴力语词的感觉

这一招是从皮爷身上学来的,每当皮皮说:「我打你!」脚还踢出动作时,皮爷立刻说:「脚是拿来走路,不是来踢人,阿公爱你。」或说:「我们来打鼓,来打枕头,不打人。」「阿公不想被你打,阿公只想要你的爱。」「被打很痛吔,不然你给我打打看。」

类似这种改变语词的做法,一方面让皮皮没有说暴力字词的快感,同时减弱暴力字词的威力。

有点调皮却不捣蛋

宝宝太乖巧、太听话,成天闷不吭声,相信大人一定会担心,然而宝宝如果过分暴力,经常动手动脚,或口头上不饶人,相信也会让大人头痛。

所以如何拿捏宝宝的行为分寸――应该是有点调皮却不捣蛋,有点好动却不离谱,有些勇敢却不暴力。同时,大人们在订定适当的行为準则时,也需要耐心和爱心来引导。

儿童暴力的起源

1.自卫的暴力

因为被欺负,儿童本能从语言、从肢体快速地反击回去。由于是衝动的、非理性的,所以可能製造更多的误会。

2.学来的暴力

家中大人在互动中若习惯以「暴力方式」攻击另一方,儿童从小耳濡目染,以为这是人生的常理,不知不觉就会出现习惯性的暴力行为。

3.生物的暴力

以人类进化的歷史来看,先天的「野蛮行为」或「强词夺理」,似乎仍多少隐藏在生物基因裡,这也是为什么大人要用更大的耐心和技巧,循循善诱地教导孩子有礼貌、守纪律,以文明、公平的方式解决衝突。

总之,大人对孩子的暴力行为不要大惊小怪,但也不要等閒视之,至少我们做到个人是「非暴力者」,让孩子学到理直气「和」一样可以解决问题。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宝宝咪呀健康网

Copyright © 2012-2020 宝宝咪呀健康网 版权所有赣ICP备18009975号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友情链接:
健康养生网
叶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