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满足,父母该做与不该做的(2)

时间:2019-08-03 09:40:00来源:作者:点击:

导读:
扫描关注公众号

而对于玩具、零食等非基本生活需求,则可以循序渐进地延迟满足孩子。比如,孩子一到商场的玩具区,很可能想要这个又想要那个。这时,就可以延迟满足。

小编的女儿从4岁开始,约定只在圣诞节、生日和六一节买个大礼物,平时就买些小东西。有一次,看到芭比的广告,就想要,就和她商量,可以要,但是现在不是节日,你可以选择是在生日或六一的时候要,她就会问哪个节日先到,就作为那个节日的礼物。有时,想要的东西太多,礼物都排到了明年。去超市之前,也会和她约定,她可以选择两样东西。这个规则至今都没有破坏过。虽然她有时候也想要的更多,但是一旦说清,她也能做到只选两样。这样做,就是希望在这个等待的过程中让她逐渐学会自我控制,学会等待。

延迟满足不能演变为取消满足

真正的延迟满足,是推迟满足的时间,而不是随便取消满足。比如,和孩子约定什么时间送一个玩具,但是快到时候了孩子并没有提起,家长也就装糊涂蒙混过关。其实,小编也做过这样的傻事,女儿想要做手工的碎布头,我带她从淘宝上选好,说好过两天付款,结果,过了两天她没有提起,我也就没买,结果又过了几天,她问给她买的布料怎么还没到呢?我赶紧道歉,马上付款请卖家发货。这也提醒我们,千万不要孩子不提或忘记了,就也故意略过不提。指不定哪天,孩子突然想起来,让你措手不及。

所以,对孩子的承诺,一定要做到。如果经常在孩子面前“毁约”,孩子自然就不会把大人的承诺当真,也不愿等待。

规则要和孩子一起制定

在训练孩子延迟满足能力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需要给孩子制定一些必要的规则,或者跟孩子达成相应的约定。比如,出门之前,需要提前告诉孩子“一次只能买一样”;到了超市,孩子得到一样东西,忍不住还想买更多东西,需要跟孩子商量其他东西等到下一次再买。

考克斯卡及同事,通过实验研究将孩子的顺从行为分为约束性顺从和情境性顺从。这两种顺从的主要差别就在动机上。约束性顺从是内部动机驱使的,具有自我控制的能力;情境性顺从是迫于外界的压力,是一种由外部动机诱发的外控行为。因而,约束性顺从才是一种主动的顺从行为,最终才能发展为良好的自控力。

由此可见,如果需要孩子遵守的规则是通过与孩子一起商定的,就很容易引发孩子的约束性顺从;如果所有规则都是大人说了算,就很可能让孩子迫于压力接受,即引发情境性顺从。而后者不是培养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的最佳方式。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标签

亲子 亲子教育

宝宝咪呀健康网

Copyright © 2012-2020 宝宝咪呀健康网 版权所有赣ICP备18009975号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友情链接:
健康养生网
叶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