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专栏:强势父母通常赢了“面子”输了“里子”

时间:2019-08-07 08:06:00来源:作者:点击:

导读:
扫描关注公众号

强势父母通常赢了“面子”输了“里子”

文=尹建莉工作室辅导员 月儿弯弯

在儿童游乐园,偶遇两对陪伴孩子排队坐过山车的母女,孩子6岁模样,因恐慌拉着妈妈的手叫喊:“妈妈,我好怕!”

A妈妈的第一反应是打消孩子的恐惧,回应说:“别怕,有什么可怕的?你没看见那么多小朋友都玩得很开心吗?”孩子听后未置可否,一脸茫然。

B妈妈的做法是,蹲下来看着孩子说:“宝贝,妈妈也很怕,但妈妈和你在一起,我们一起克服害怕好不好?”孩子轻松地点了点头。

A妈妈害怕恐惧这个情绪,并且认定它是不好的,所以,也不允许孩子有这样的情绪。但是,否定了孩子的情绪,就能让孩子不再恐惧吗?答案恰恰相反,负面情绪只会更长久停留在孩子的心里,让孩子退缩不前。

B妈妈坦诚并拥抱了孩子的真实感受,让孩子愿意与自己对话,孩子可以轻松决定是继续害怕,还是愿意挑战自己,无论是哪一个决定,对孩子来说都是一次很重要的体验,以后再面对此类情况时,孩子就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能力和情绪,做出自己的选择。

上述两个妈妈给予孩子的亲子陪伴,质量高低不言而喻。智慧父母在陪伴孩子成长中,总能理解和共鸣孩子的内在情绪与感受,在顺应孩子内心的同时,鼓励孩子做出自己的选择。家庭教育是一个人成长的基石,父母在面对高压快节奏的工作生活中,如何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呢?

在尹建莉工作室的微信群教育辅导中,一位十岁孩子妈妈向我诉说:儿子在这个漫长的暑假中,一度沉迷于玩手机及电子游戏,坚决不愿完成假期作业,妈妈从开始的耐心引导,继而批评教育,现已无计可施,发展为一言不合便“歇斯底里”,亲子关系一塌糊涂。妈妈唯有十分无奈自嘲:从小至大,如此用心良苦,为何孩子无视我的“万般好”......

通过交流,我了解到这位妈妈非常焦虑,她的症结和困惑在于一直以来与孩子的相处互动,常常重视纠正“外在行为”,而忽视了亲子“内在关系”。首先,她对手机和电子游戏所谓“诟病”偏见无法释怀,见过诸多新闻报导孩子因过度玩手机或电子游戏,导致“病入膏肓”的极端事件。我也曾看过标题为“某少年过度玩手机/电游导致视力急剧下降,专家称或致盲”诸如此类的报导事件,如果从新闻真实角度来看,此类案例的背后大多为宣传目的而渲染了结果,以标题作为噱头,无疑误导了很多家长,观众单一对看待事件结果本身,忽视了事件的全部过程,容易“妖魔化”玩手机或电游行为。

哲学家黑格尔曾说:存在即合理。

我们应当学会辩证看待孩子成长行为和事物正负面本质一样,电子产品给我们工作生活学习带来很多利好,正因为它触手可及的方便,而今已成为现代人不可或缺的工具,当我们善于用“利大于弊”的眼光看待这一工具时,便会放下固有的偏见与执念,引导孩子发现价值,而非强迫孩子控制诱惑。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成长在这个时代的孩子,电游也是他们童年时代的玩耍项目,相较我们童年时代“跳绳、过家家”游戏项目本质一样,只不过更智能和有趣罢了。我们应当坚信,孩子对万事万物的探索,皆为属于他们未来多姿多彩的世界而准备,并有着超越时代的意义。另外,在陪伴孩子成长中,如果我们单一绝对化看待孩子的某一行为,譬如:玩手机或电游是错误的,做作业学习是正确的。那么,无疑告诉孩子:你必须服从父母的绝对权威。“强权”底下无成长,如果父母一贯用绝对的权威,以达到感化或说服孩子目的,无疑破坏了亲子关系,孩子即使被短期教化,心里却埋下“战争”隐伏,事实证明,在所有的亲子“战争”中,父母“恃强凌弱”实施的意志,通常赢了面子却往往输了“里子”,终将导致亲子关系渐行渐远,或两败俱伤。

所谓拨云见日,我对这位妈妈的建议是:首先,鼓励孩子说和学会倾听孩子。在平心静气倾听交流中,多关注“孩子听到了什么”,非父母“说了什么”,我们会发现孩子有比“惯性责备”更有价值的东西,父母不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而是充分给孩子表达的权利和空间。

另一方面,与孩子的沟通交流中,我们要积极回应孩子的情绪感受,而非“棒槌”般的指导行为,孩子的情绪感受只有被父母及时回应,他才会感到被爱和关注,生命的价值感才能被获得尊重和信任.在孩子征求意见时,可给予孩子“选择权”而非否定拒绝孩子,孩子才会有意愿和信心学会担当。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标签

教育方法 亲子教育

宝宝咪呀健康网

Copyright © 2012-2020 宝宝咪呀健康网 版权所有赣ICP备18009975号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友情链接:
健康养生网
叶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