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用“痛失金牌”报道孙杨, 我们在向孩子传递什么价值观?(2)

时间:2019-08-10 13:27:00来源:作者:点击:

导读:
扫描关注公众号

第一,一个人的实际成就不如他的主观成就重要。你实际成功了吗,在不同评价体系里,得出的结论是完全不一样的;而你对自己幸福感的判断,却最终决定了你人生的意义。

第二.得失从来不是看一朝一夕的事。人生是一个漫长起伏的过程,高潮和低谷交错,对极端成功的不执着,是长期稳定成功的最重要前提。

坐在边上鼓掌的人


我喜欢看奥运会,因为它从来不是达尔文丛林主义的野蛮竞争,它体现着全人民最美好的感情。

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们如今回忆起来,最感动的时刻是什么?是我们拿了多少金银铜的冷冰冰的数字吗?

印在我脑海中的美好场景是:男子举重105公斤以上级,德国选手马蒂亚斯?施泰纳夺冠后,把亡妻苏珊的照片和奥运金牌高高举起。铁汉柔情,这神圣的一幕,铭记爱情的伟大;

女子跳马银牌获得者丘索维金娜,为了让患有白血病的儿子得到更好的治疗,27岁高龄付出,并把自己由单项选手,练成了全能选手。她说,儿子是我的全部勇气。虽然她拿了银牌,但她告诉我们,母爱可以迸发多么巨大的力量;

以及,当时,俄罗斯和格鲁吉亚战火升级的时刻,在千里之外的中国奥运赛场上,10米气手枪决赛结束后,亚军俄罗斯名将帕杰林娜与铜牌得主格鲁吉亚的妮诺?萨卢克瓦泽在领奖台前主动相互拥抱,并送上“奥运之吻”——体育即和平。

……

这才是奥运的意义。

我们该怎么跟孩子解释竞争?

泛着人性光彩的感人光辉,才是体育持久的生命张力,而不是对极端主义成功的执着追求。

当我们说完这些后,我们的孩子可以更加从容地看待得失。

每当英雄跑过来的时候,总会有一些人,需要在路边鼓掌:孩子,妈妈完全允许你,当那个,在路边鼓掌的人。

鲁迅先生在《华盖集》中写道:“我每看运动会时,常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些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

所以,我特别希望,当我们的孩子再长大一点,他们看到的新闻标题不再是,孙杨痛失金牌,而是恭喜孙杨,喜得银牌。

因为,当我们默认孙杨“痛失金牌”标题那一瞬间,我们的孩子,已经被极端成功主义绑架。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标签

家庭教育

宝宝咪呀健康网

Copyright © 2012-2020 宝宝咪呀健康网 版权所有赣ICP备18009975号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友情链接:
健康养生网
叶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