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朝阳:育儿是一次自我疗愈的旅程(2)

时间:2019-08-12 15:59:00来源:作者:点击:

导读:
扫描关注公众号

我与虫妈,都是70后。我们自我感觉良好,自认为是非常独特的一对父母。但同时,我们亦认识到,70后父母普遍相似的深刻烙印,也在身上。就70后父母的特质而言,这代人可谓是第一代受过完整教育,拥有相对完整的理性,具有较多现代意识的父母。一方面,这使得我们在育儿的过程中,能够摒弃之前许多的传统观念,赋予孩子以独立的价值意义。但另一方面,我们同时是一代承前启后的父母,我们身上的传统遗留,依然像包袱一样负重不去。这大概是生于转型中国的我们这一代父母所无法避免的宿命。

我曾引用过蒋介石写给胡适的挽联,来比喻我们的这一代作为中间物的70后父母: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当然我没有狂妄到可以“楷模”与“师表”自况,我想要指出的是身上的那种矛盾,常常尖锐到不可调和,而又时时使我们释然的矛盾——无非新文化与旧道德,旧伦理与新思想的冲突。这样,我们也可以看到,在这区区8万字的育儿记中,何以我的观念会较为新鲜,而我的选择,会如此保守。

在2005年第一篇《孩子,你慢慢来》的文章中,我坦诚了我的疑惑,这个疑惑里有对这个时代的忧思,也有我对父亲这个身份的担心。因为我并不知道,父亲这个身份,将会带给我什么,我就这样怀着对未知的忐忑之情,跨入了奶爸的行列。而在2013年《写给菜虫一封信》里,我已经有了莫大的确信。我们自然不能给孩子一个真空无菌的环境,或者许诺一个完美的黄金时代,但更关键的是信望,孩子们自会有他们的能量,就像我们拥有的那种能量一样,足以使他骄傲地立身处世。

从第一篇《孩子,你慢慢来》,到现在写这个后记,时间整整过去了10年。我的育儿观念也在学习中不断变化。是以,收在这里的文字,因为时间的推延,观点也有些微的变化。比如,以前,我总觉得,30岁就是人生的终点了。而现在都已经超过40岁了,我觉得人生才刚刚开始。这是因为,有一种充沛的生命力,透过孩子,灌注到了我们的体内。使我们有盼望,去再活一次,去不断超越自己,而非停留在30岁便已经做到的事功上日渐衰老。这个小生命,给我的触动,比之前所有读过的文史哲著作都要巨大。

感谢生命的无限循环,感谢生命的不断延展,我们可以在人到中年之时,实现认知的螺旋式上升。而爱的永不止息,同样不假外求,因为这是源生的能量,用之不竭,取之不尽。即便这10年只给我这两点理解,我也感恩孩子的到来,感恩这天赐的礼物。

育儿是一次自我疗愈的旅程,这个意思大致是从心理学上来讲的,就像在生命的最深处,与自我相遇的过程,从而认识自己,学会更好地跟孩子相处。这一旅程漫长,我们已经出发在路上,尽管路途艰难,好在我们可以无限趋近。

我将小书命名为《做足够好的爸爸》。因为,完美是不可预期的,而战胜自己,超越自己,则可以尽力而为。足够好的爸爸,就是说,我还在努力,要战胜自己身上的幽暗人性,达到我所能达到的超拔的边际。

当然,以上所说诸种,都只是在强调自我超越与自我疗治的一面,似乎育儿也需要拼尽全力,跟自己较劲。但我同时还想强调的一点是,无可否认,育儿更是享受的过程。从这个享受亲子时光的神奇的层面来讲,育儿又是一个魔法显现的过程,是一个童话成真的经历,或者,就如粲然所言,是骑鲸之旅。10年育儿这个过程,使我有一种确信,童话从来就是事实,而非白日梦。而我们的孩子,他们目前正在经历童话时期,将来会有一段时间,被理性思维所替代,而终于有一天,他们也将重新发现这一童话的真实性。

“谁曾经对我说,童话里都是骗人的。”这个歌词的作者,才是骗子。因为所有童话,每一篇、每一段、每一句,乃至每一个字眼,都是事实。这是我亲眼目睹,亲身经历,并且,想要用奶爸之名,跟大家担保的,最重要的一点。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标签

育儿经验

宝宝咪呀健康网

Copyright © 2012-2020 宝宝咪呀健康网 版权所有赣ICP备18009975号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友情链接:
健康养生网
叶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