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其实是经营好自己的人生!(2)

时间:2019-08-18 10:22:00来源:作者:点击:

导读:
扫描关注公众号

这种现象尤其容易发生在养女孩的家庭,大家追求所谓的“富养”,于是父母省下钱来,给女儿买新一季的潮牌,甚至家里卖掉房子,供她去国外念书。父母满以为这样的做法是“有意义”的,但其实,那件潮牌她穿了两次就过季了,而在国外生活的她,每天做的,就是在ins上使劲拍拍拍伪装白富美。

恕我直言,这种“富养”出来的孩子,反倒最经不起诱惑。

“ 像对同事一样对孩子

什么叫对同事一样呢,就是做到起码的尊重、理解和包容。

举个例子好了,我妈很高,而我,只长到了一米六。从我初中开始,我爸妈就对此表示忧虑、不满和惋惜。

我都差点习惯了。直到上个月,我帮我妈在阳台晒衣服,我妈在给我形容她同事的女朋友,她的原话是:“只有一米五十几吧,比你还矮。”

我顿时就炸了。我说你什么意思啊,什么叫比我还矮,我是天下第一矮吗?

我妈完全没意识到事情的严峻性,还觉得很好笑,她说哈哈哈哈哈我就讲个具体概念。

妈,你如果这话讲给你同事听,会挨揍的好吗?

为什么很多爸妈,都不知道照顾孩子的自尊心和情绪呢?

如果到了这个年代,还觉得“我养你所以我可以跟你随便说话”的话,那就不能怪孩子把父母当仇人。

再举个例子,我认识一朋友,把他女朋友带回家,女朋友一走,他妈脸就迅速垮了,她说:“儿子你有没有审美啊,这女的也太丑了。”

我朋友后来谈过三四个女生,再也不肯给他妈看照片,更别说见真人。

所谓的“当同事”,还意味着,尊重他跟你的不同。

很多父母,觉得自己很有见识,完全可以指点孩子的人生,他们不主动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也从来不听孩子真正在说什么,就用“哎呀听我的准没错”来粗暴镇压。事实上,决定一个人见识的,不只有阅历,还有信息摄取量,不只有活了多久,也还有想的多深。在一个时刻都在颠覆的时代,不存在任何“绝对正确”,父母能提供给孩子的,只有建议和经验。

况且,一个规律,越是聪明的孩子,往往越不听话。

如果你真的只想养一个“听话”的孩子的话,你自己在家办私塾好了,保证全套承袭你的想法,没必要让他出去见识世界。

见识越多,就会怀疑越多,反叛越多。父母要是那么害怕被挑战,那何苦要让孩子辛辛苦苦读书游学?

“ 请父母精神独立好吗

我见过太多,精神上无法独立的父母了。国外很早就有“中年危机”的概念,放到国内,就是“存在感不能自给自足,非要通过子女来获得”。

这一类的表现很多啦。比如退休后的妈妈,最喜欢的事情就是给儿子找女朋友,拿着人家女孩的照片挑挑拣拣,感觉自己像垂帘听政的太后。

比如时常打电话给在外地工作的孩子:“你在干什么呀?能不能回家乡来,爸妈想你了。”

甚至还有父母,会假装生病,让孩子赶回来看望,我记得某年春晚还有类似桥段的小品——这种做法只能体现成年人内心的孱弱,看不出哪里好笑了。

很多父母会教导女儿说,要有独立的人格哦,不能把整颗心悬在男人身上。

可是下一句又是:“爸妈可是只有你了。”

你自己都做不到精神独立,怎么能要求你的孩子,拥有一颗自由骄傲的灵魂呢?一个人,把生活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另一个人身上,你说这是爱,我倒觉得,是另一种不负责任。

——你先放弃你自己了,却要求你的孩子,来拯救你的生活。

离我自己高考,已经过去整整四年了,四年里我最大的体会,就是读书,真的只是人生最起步的阶段而已。

而太多家长,却把高考当成了终点。他们为了提升孩子成绩,无所不用其极,在其他方面,却淡漠得跟上一辈没什么两样。

当然,能给孩子创设更好的环境,是一件好事,可是正如我妈,不用为没煮熟的粽子感到抱歉一样,父母们既没有义务成为王健林,也没有权利要求孩子“当如孙仲谋”。

你们是完完全全的两个个体,他继承了你某一部分的基因。你们很荣幸地,一起朝夕相处了十几年。仅此而已。

他一定要去经历,属于他的,独一无二的人生,你给再多的锦囊妙计,也不能免去一切灾难。你给他用钱铺路,也铺不到终点。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标签

教育反思 亲子教育

宝宝咪呀健康网

Copyright © 2012-2020 宝宝咪呀健康网 版权所有赣ICP备18009975号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友情链接:
健康养生网
叶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