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建莉:拆掉家庭教育习以为常的思维的墙

时间:2019-07-31 09:23:00来源:作者:点击:

导读:
扫描关注公众号

我们的思维里有很多的墙,这些墙是经年累月的习惯和世代相传的集体潜意识铸造的。人们通常不会去思考它的对错与究竟意义,比如“陪孩子写作业”,现在已经成为很多家长的功课,甚至很多媒体、教师和“教育专家”都在建议家长应每天陪着孩子写作业,以养成良好的习惯。而尹建莉老师以独立和透彻的思考,传达了她的观点“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

拆掉家庭教育习以为常的思维的墙

我拥有的第一本家庭教育的书籍是尹建莉老师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是这本书开启了我的成长之路和对家庭教育的探索。尹建莉老师以深厚的教育智慧、清醒和勇气让万千家庭领略到了教育的美丽与质朴,拆掉了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思维的墙。

独立思考来自于深厚的底蕴

我们的思维里有很多的墙,这些墙是经年累月的习惯和世代相传的集体潜意识铸造的。人们通常不会去思考它的对错与究竟意义。比如“陪孩子写作业”,现在已经成为很多家长的功课,甚至很多媒体、教师和“教育专家”都在建议家长应每天陪着孩子写作业,以养成良好的习惯。尹建莉老师以独立和透彻的思考,传达了她的观点“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

她说:“在培养习惯的过程中,如果总是制造孩子的主动性和成就感,他就会在这方面形成一个好的习惯;如果经常让孩子有不自由感和内疚感,他就会在这方面形成坏习惯。可以说,致使儿童无法养成好习惯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命令、唠叨和指责。儿童所有顽固性的坏习惯,几乎都是小问题没有得到合理的疏导解决,长期和家长或教师摩擦冲突形成的。陪孩子写作业就是特别容易养成儿童坏习惯的一种做法。家长陪的目的是希望有两个提高——效率高、质量高。所以一看到孩子磨蹭或不认真,就会告诉他应该抓紧时间,要认真写。天天陪,这些话就差不多天天说。人的天性都是追求自由的,任何为儿童所热爱的事情,当它变成一项被监督完成的活计,让人感到不自由时,其中的兴趣就会荡然无存。家长陪着学习的时间越长,扮演的角色越接近监工。陪孩子写作业,不是培养孩子的好习惯,而是在瓦解好习惯,是对儿童自制力的日渐磨损。一个人,首先是个自由的人,才可能成为一个自觉的人。”

尹老师在书中用好几个篇幅阐述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话题。她的态度是一以贯之的坚定果断与关怀人性。她拒绝“暴力作业”,称暴力作业就是教育事故。她说,儿童当然也能适应暴力作业,但暴力作业中含有的奴役、敌意、压抑,会全面破坏儿童人格与意志的完整和健康。

独立的思考和观点来自于深厚的底蕴。我们透过尹老师对很多问题的解读,可以体会到她立意的哲学基础是对人性光明的信任,这是一份至高至诚的善,善的东西总是美的。

没有尹建莉老师,中国的家庭教育就不算完整

正如透彻的看待作业问题一样,尹建莉老师的书中随处可见独立清醒的思考。她的“不管是最好的管”“自己不带孩子就是渎职”“做听话的父母”“不做穿西装的野人”让很多父母重新思索与孩子关系,重新思索这个经由自己而来的生命,他的意义在哪里?也让很多父母放下了手中的“锄头”,看见了自己的孩子原来就是一块珍贵的玉石。当你放下自己的那一刻,你便看到了孩子,那个被自大的你无数次遮挡得活在没有阳光的阴影里的孩子,他们的光芒才得以绽放。

尹建莉老师对一些教育的误区以及打着教育旗号获取利益的行为是深恶痛绝并无情揭露的。她在《不上学前班》一文中说,“学前班发展到今天,它的存在已经变成正常学制教育中的一个‘骨质增生’。但这个多余的东西却被许多人看作是天使背上的翅膀,以为这样的‘多’总比‘少’要好,这实在是个错误!”。她的《“儿童多动症"是个谎言》更是如一阵清风,将那些无视儿童健康,规避责任的老师、逃避责任的家长以及残忍获取利益的医药机构、治疗机构的真实面目撕破。透彻剖析了疾病的无中生有、诊断上的轻率与简单、令人眼花缭乱的致病原因、荒谬的疾病逻辑。她说,把药片扔进垃圾桶是治愈疾病的开始。

在尹建莉老师冷峻的理性背后,我看到的是一位学者严谨的学术风范、刚正的品行,以及作为教育工作者对儿童的深深爱护和悲悯情怀。我无数次的推荐身边的妈妈看尹老师的书籍,没有尹建莉老师,不知会有多少家长仍然错误的对待孩子、伤害孩子却全然不知;也不知会有多少孩子背负着沉重的原生家庭的烙印永远活不成一个真正的人。没有尹建莉老师,中国的家庭教育不仅不算完整,而且还不够清醒,不够有勇气,不够有精神高度。

也许很多人并不理解“自由”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宝宝咪呀健康网

Copyright © 2012-2020 宝宝咪呀健康网 版权所有赣ICP备18009975号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友情链接:
健康养生网
叶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