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交流都是障碍的小屁孩,怎么才能学会情绪管理?(2)

时间:2019-08-12 12:13:00来源:作者:点击:

导读:
扫描关注公众号

Happy Hippo, Angry Duck,A Book of Moods,By Sandra Boynton,Illustrated by: Sandra Boynton

有时候其实孩子只有朦胧的感觉,并没有办法搞清楚自己是什么感觉,尤其是一两岁的孩子有情绪,但表达力欠缺,很容易跟自己生闷气,发脾气,我们就说他们是terrible 2,其实很不公平,他们只是沟通受限罢了。如果能跟他描述事实,帮他理清楚自己的感受,也有助于更好的沟通。

除了描述情绪,我们还可以借助生活场景或绘本,再度重复描述同一情绪的不同状态。

一次两次的实况转播可能不足以帮助孩子思考自己体验到的情绪状态,因为即使是同样的情绪,其感受也是很复杂的。这个时候如果有类似的场景或者绘本故事,可以试着重复描述自己的或者书中人物的情绪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只描述状态,不评判情绪,给孩子一个机会从旁观者的角度来思考自己之前的情绪,有利于他心智的成熟。

比如,读绘本的时候,在相似的情境下,告诉孩子书中的小朋友遇到了这样的事情,他的情绪是怎样的,他是怎么做的,但是并不要求孩子遇到同样的事情也这么做。

我个人觉得比较有帮助的做法是,将绘本中讲到的一些情绪的事情,在现实生活中复现出来,让孩子认识到当下的状况和绘本中的故事是有一定的关联的,并开始简单的类比思考。

比如《小熊宝宝》绘本的《好朋友》,里面有“好朋友一起玩儿,真开心”,还有“小狸猫很害羞,不敢说一起玩儿”。红豆跟小朋友一起玩儿的时候,我就会引用这个故事,说,“一起玩儿,真开心”,要是红豆不想一起玩,我就说,“小狸猫很害羞,不敢说,我也一起玩儿”。

这个时候的绘本对于我们而言,有点像一个妈妈和孩子共享的情绪词汇库,我对绘本描述是告诉她,她当下的状态,妈妈是这么理解的,用她能懂的方式提出我的看法,也是一种对情绪的语言交流,至于她同不同意我的看法,那就不是我在意的了。通过这种事先的学习以及事后的思考,孩子对于情绪的认识会更进一步。


Happy Hippo, Angry Duck,A Book of Moods,By Sandra Boynton,Illustrated by: Sandra Boynton

接下来,引导孩子用社会可以接受的方式表达或者宣泄出来。

通过读书和妈妈当下的描述,孩子能够获得词汇意义上的情绪认知,之后就可以对情绪进行讨论和思考,同孩子讨论什么是社会可以接受的合理的情绪表达,我们毕竟都是社会化的动物,生活在人群之中,用合适的方式表达或宣泄是需要学习的。

生活中最常见的止哭方式是立马转移注意力,“不哭不哭看这里”,马上拿出玩具或者零食来逗引孩子。转移注意力非常的有效果,因为小孩子的注意方式都是无意注意为主,注意的时间非常短,一个新玩具一点声音,就能让他忘却之前的不愉快,但其实这种做法是很消极的。

虽然看似解决了当下的问题,让小朋友不要添麻烦,大家继续快快乐乐的愉快相处,但从深层次上来讲,孩子并没有学会同自己的情绪相处。下次遇到同样的事情,他可能还是只能通过哭或者跟自己生闷气,来解决自己的负面情绪。

比较积极的做法是,给负面情绪找一个出口,比如通过撕纸,乱涂乱画,运动发泄,在非公众场合允许孩子尖叫,或者冷静下来,这些都是方法,但是具体的怎么做,要具体到每个孩子的状况。

甚至很多时候,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我们根本不需要做什么,因为负面情绪也是一种生活体验,是孩子同生活和环境的角力,它并不是针对家长的,可能静静的陪伴就能够帮助孩子度过情绪低潮。

最后还要说一句,转移注意力的方式不是不可以用,尤其是出门在外或者公众场合孩子大哭大闹很尴尬的时候,迅速避免尴尬还是很有用的。但是转移注意力治标不治本,很可能下次同样的状况孩子还是选择哭闹来表现。而我们的目标是,找到孩子闹情绪的源头,给他适当安抚,陪他认识情绪再一起思考和疏导,达到治标又治本的目的。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做到不否定孩子的情绪表达,接纳他的情绪,通过故事或者示范,让他认识的每个人都有情绪,每个人的情绪都是不一样的。

对于孩子的各种情绪都能够平静的接纳,给自己的负面情绪找一个出口,这也是做父母的情绪管理。 还是那句话,育儿不如育己,家长能够正确的管理自己的情绪,要比1000种说教都有效。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标签

亲子沟通 情绪控制

宝宝咪呀健康网

Copyright © 2012-2020 宝宝咪呀健康网 版权所有赣ICP备18009975号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友情链接:
健康养生网
叶酸